笙簧声合隘春风,春在江梅第一丛。
月旦姓名光上国,日边步武便南宫。
看花自是长安客,对客当如横浦翁。
杯酒殷勤相属处,峥嵘头角已争雄。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成都武侯祠题的《七绝》。武侯祠,即武侯庙,在成都市西门外,是为纪念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而建。这首诗作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诗人任夔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万户。
首联写景,春风、笙簧声、江梅都是春天的典型景物。“笙簧声合隘春风”,春风里,笙簧发出的声音似乎把春天都塞住了。这是以声音传情,将春风比作箫管吹出的声音,用“隘”字,形容风声之强,好像堵住了春风,使春风也无隙可钻。“春在江梅第一丛”,江边的梅花是最先开放的。这句写早春景象,突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颔联写人。月旦评人物,是汉代风俗。曹操曾自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是这种作风。诗人在这里借指那些恃才傲物,妄自尊大的人。日边步武,指天子出行。《汉书·高帝纪上》载:“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皆赖宗臣勋劳’。”这里指那些仗着自己的地位和才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人。南宫,指京城长安,当时元世祖驻跸于此。诗人认为这些人不过是“光上国”、“便南宫”而已,没有一点真才实学。
颈联直抒胸臆。看花之人自然是来自长安的游子,他们面对美景,自然会想起自己的家乡。“横浦”即横江浦,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借指故乡。客,指诗人自己。诗人以“客”自比,说自己虽身居异乡,但心中始终不忘故乡,与故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横浦翁,指故乡的老人们。“峥嵘头角已争雄”,意谓诗人已经崭露头角,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杰出的人物,与那些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人竞争高低。
尾联点明题旨。诗人在武侯祠前看到许多游人纷纷举杯饮酒,于是也向这些客人劝酒。然而,他并不羡慕他们,也不妒忌他们,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中没有几个真正懂得欣赏诗歌之美的人。最后两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你们应该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不是互相炫耀自己的才学,争一时之长短。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四句,但却写得气势恢宏,辞藻华美,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诗人通过咏史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