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来不拭如师德,怒至无迁学子颜。
浅眼方知有沧海,恶声宁复到薇山。
注释:我被渡船夫无礼地打伤手臂,于是写了这首诗。
1、薇山:地名,位于今安徽宣城市泾县。
2、处:居住。
3、过番石渡:经过番石渡,即翻越石头桥渡口。
4、遭:遭受。
5、渡子:渡船夫。
6、不拭:不擦(指被打伤)。
7、如师德:像老师一样高尚。
8、怒至:怒到极点。
9、无迁:没有改变。
10、学子:学生,这里指渡船夫。
11、颜:面孔。
12、浅眼:比喻眼光短浅。
13、沧海:大海,比喻深不可测的境界或事物。
14、恶声:恶劣的言语。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被渡船夫无礼地打伤臂膀之后。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渡船夫的愤怒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