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鳌奠极戏者谁,岷山如龙万里驰。大江之阳起衡岳,崒嵂散作千委蛇。
直趋四明卓秀伟,二百八十峰参差。潮江合捧山驻脚,伏脉分行东西支。
东或峨眉或凤翼,□□万顷琉璃陂。
二灵龟浮挟霞屿,大涵回顾藏崄巇。
我昔经行一俯仰,问百年前□何其。
迩来世变那可道,前辈风流归春澌。山川无言黯失色,徒使旁观重歔欷。
西来诸峰江之外,独抱古青何巍巍。远踏渤澥弥湠漫,近枕慈水清涟漪。
平生听人历铺说,屐齿欲到足犹縻。况彼地灵所融结,是为之越老屈奇。
且闻胜处巧著屋,包括光景无馀遗。几年期我数语赘,终恐摸索非真知。
忽焉自省笔自舞,但说此翁他何疑。怪石棱棱耸瘦骨,秀色隐隐开疏眉。
宽旷能容万壑赴,峭特雄压千秋卑。云雨蓄泄大功用,波涛变化皆文辞。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的“断鳌奠极”和“岷山如龙万里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四川的壮丽景色。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断鳌奠极戏者谁,岷山如龙万里驰。
- “断鳌奠极”形容山峰的险峻壮观,仿佛是巨鳌将大地固定住一样。
- “岷山”指的是四川的山脉,它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龙在万里长空飞翔。
- 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四川山脉雄伟壮丽的景象。
- 大江之阳起衡岳,崒嵂散作千委蛇。
- “大江之阳”指的是长江的南岸,这里指代四川地区。
- “起衡岳”是指四川地区的山峰崛起,如同衡岳一般高耸入云。
- “崒嵂散作千委蛇”形容山峰众多且形态各异,如同千条蛇在山谷中蜿蜒游动。
- 这两句诗通过对四川山脉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 直趋四明卓秀伟,二百八十峰参差。
- “四明”指的是浙江东部的一个地名,诗人在这里借指四川地区的山川。
- “卓秀伟”形容四川山川的雄伟壮观,如同一位卓越的英雄。
- “二百八十峰参差”描述了四川山脉中众多的山峰错落有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四川山川之美的赞美之情。
- 潮江合捧山驻脚,伏脉分行东西支。
- “潮江”指的是长江的一部分,潮水与江水相互交融,共同支撑着四川的山水。
- “伏脉分行东西支”形容四川山脉中的河流纵横交错,如同血脉般流淌。
- 这两句诗通过对水流的描绘,展示了四川山脉的脉络清晰、气势磅礴的特点。
- 东或峨眉或凤翼,□□万顷琉璃陂。
- “峨眉”指的是四川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凤翼”则是一种想象中的神兽,象征着四川地区的美丽与神秘。
- “□□万顷琉璃陂”形容四川地区湖泊众多,湖面如同琉璃瓦一般晶莹剔透。
-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四川地区的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其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 二灵龟浮挟霞屿,大涵回顾藏崄巇。
- “二灵龟”指的是四川地区的两条河流,即岷江和沱江。
- “挟霞屿”形容河水携带着美丽的岛屿,如同仙子般婀娜多姿。
- “大涵回顾藏崄巇”形容河水在峡谷中奔腾不息,如同一位勇敢的勇士,勇往直前。
- 这两句诗通过对水流的描绘,展现了四川河流的壮美与坚韧。
- 我昔经行一俯仰,问百年前□何其?
- “经行”指的是经过或行走。
- “□”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的名称,诗人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那个地方的美好回忆。
- 迩来世变那可道,前辈风流归春澌。
- “迩来”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
- “世变”指的是社会的变化或时代的更迭。
- “前辈风流”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物。
- “归春澌”则是用春水初生时水面上漂浮的冰块融化后形成的痕迹来形容历史的变迁。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前辈风流人物的怀念之情。
- 山川无言黯失色,徒使旁观重歔欷。
- “山川无言”形容自然界的山水景色虽然存在却不发出声音,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黯失色”则是指由于时代的变迁而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和活力。
- “重歔欷”形容人们因为失去往日的风采而感到悲痛和惋惜。
- 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的时光的怀念。
- 西来诸峰江之外,独抱古青何巍巍。
- “西来诸峰”指的是四川西部的一系列山峰。
- “江之外”可能是指长江的上游地区。
- “独抱古青”形容这些山峰自成一体、傲然独立于众山之巅,展现出一种古老而威严的形象。
- “何巍巍”则是用来形容这些山峰的高大雄伟,让人敬畏不已。
-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四川西部山峰的独特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其崇高地位的敬仰之情。
- 远踏渤澥弥湠漫,近枕慈水清涟漪。
- “渤澥”指的是大海,这里借指四川地区辽阔的自然景观。
- “弥湠漫”形容海水波涛汹涌澎湃,给人一种浩渺无垠的感觉。
- “枕慈水”则是指靠近慈水的地理位置,慈水是一条流经四川地区的河流。
- 这两句诗通过对四川地区广阔海景和温柔河流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 平生听人历铺说,屐齿欲到足犹縻。况彼地灵所融结,是为之越老屈奇。
- “平生”指的是作者的一生经历。
- “历铺说”指的是亲身经历或听闻的故事。
- “屐齿欲到足犹縻”形容自己渴望亲自去体验这些故事但尚未能够实现。
- “地灵所融结”意味着四川地区的山水灵气与当地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传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 “是为之越老屈奇”则是指这种韵味使得作者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和联想。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四川地区山水灵气与历史文化融合所产生的深刻感受和独特魅力的赞赏之情。
- 且闻胜处巧著屋,包括光景无馀遗。
- “且闻胜处巧著屋”指的是作者听说有些地方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建造了房屋或园林等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 “包括光景无馀遗”形容这些建筑能够巧妙地融入周围的景色之中,不留下任何多余的痕迹。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巧妙利用自然景观进行创作的一种赞美之情。
- 几年期我数语赘,终恐摸索非真知。
- “几年期我数语赘”意味着作者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将这些想法传递给他人。
- “摸索非真知”则是指虽然作者已经付出了努力去思考和表达,但仍然担心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或全面,因此可能会有所偏差或误解。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交流与表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的一种担忧之情。
- 忽焉自省笔自舞,但说此翁他何疑。
- “忽焉自省笔自舞”意味着作者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时过于激动或放纵笔墨自由。
- “他何疑”则是指作者对自己是否能够正确表达思想或者是否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持有疑虑。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反思和困惑之情。
- 怪石棱棱耸瘦骨,秀色隐隐开疏眉。
- “怪石棱棱耸瘦骨”形容山峰上的岩石形状奇特、轮廓分明,仿佛是瘦弱的骨架支撑着山体。
- “秀色隐隐开疏眉”则是指山体的轮廓线条优美流畅,宛如女子修长的眉毛舒展开来。
- 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雄浑与秀丽。
- 宽旷能容万壑赴,峭特雄压千秋卑。
- “宽旷能容万壑赴”形容山峰的宽阔和豁达能够接纳无数山谷的汇合。
- “峭特雄压千秋卑”则是指山峰的高度突出、雄伟壮观能够凌驾于千年之上。
-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山峰的不同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 云雨蓄泄大功用,波涛变化皆文辞。
- “云雨蓄泄大功用”指的是自然界的云雨现象具有调节气候、滋养万物的作用。
- “波涛变化皆文辞”则是指自然界的水文波动和波浪形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