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寺参差见刹竿,开元形胜据龙蟠。
楼台影落青霄险,钟磬声传碧涧寒。
物物有缘香供盛,尘尘无碍法筵宽。
欲随大士披华藏,北斗容身不亦难。

【注释】

三寺参差:指长安城内的三种类型的寺院。刹竿:寺庙的屋脊。开元形胜:指唐代开元年间长安城的自然风光。龙蟠:指长安城中地势低洼,多积水,故有“龙蟠”之称。青霄险:指长安城四周高山耸立,如在青云之上,故称“青霄险”。钟磬声传碧涧寒:指长安城南郊的景阳山中,钟磬之声传播到山谷之中。物物:指各种事物。香供盛:指各种供品。尘尘:指尘世。法筵:佛教用语,指佛堂、法座。欲随大士披华藏:想跟随佛陀一起进入佛教的最高境界——华藏世界,即“华藏宗”。北斗容身不亦难:想跟随佛陀一起进入佛教最高境界,又怎么能容易?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是诗人登临开元禅寺时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向往佛教最高境界的思想感情。

首句“三寺参差见刹竿”,点出开元禅寺,并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开元禅寺的宏伟壮观,为全诗定下了豪放、雄壮的风格基调。

颔联“楼台影落青霄险,钟磬声传碧涧寒”,诗人由听觉角度描写了开元禅寺周围环境的美丽和静谧。“楼台影落青霄险”中的“影落”、“青霄险”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开元禅寺周围高楼大厦的影子投在地上的情景。而“钟磬声传碧涧寒”则写出了开元禅寺的钟磬声回荡在山谷之间,声音悠扬而又清冷。这一句既表现了开元禅寺环境的优美宁静,也表现了诗人对开元禅寺的热爱和敬仰。

颈联“物物有缘香供盛,尘尘无碍法筵宽”,诗人以物我一体的哲学观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教的敬仰之情。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因缘关系,因此人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而人世间的纷扰与烦恼,就像尘埃一般,是无法消除的,只有依靠佛法的力量才能解脱痛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态度。

尾联“欲随大士披华藏,北斗容身不亦难”,诗人用“北斗容身不亦难”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达到佛教最高境界的渴望。他认为要想跟随佛陀一起进入佛教的最高境界,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因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最高境界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开元禅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