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楼阁路相通,屡得分经丈室中。
六入循元无重浊,三缘故断出樊笼。

津梁方丈

转山楼阁路相通,屡得分经丈室中。

六入循元无重浊,三缘故断出樊笼。

注释与赏析:

  • 津梁方丈:津梁,即桥梁,方丈,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房间或区域,通常用作僧人居住的地方。诗中的“津梁”指代桥梁,而“方丈”则是指和尚住的房间或禅院的一角。整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一座桥梁旁的禅院内游览的情景。
  • 转山楼阁路相通:描述了禅院内的建筑布局和道路设计。”转山”可能指的是禅院周围环绕着山脉,而“楼阁”则是描述这些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路通则意味着这些建筑之间通过曲折的道路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 屡得分经丈室中:表达了诗人在禅院内多次参观不同房间的经历。”经”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经典或经堂,”分”表示分开、分开来看。”丈室中”可能是指较大的房间或专门的空间,诗人在参观时可能会注意到不同的装饰和细节。
  • 六入循元无重浊:这里的“六入”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循元”则表示遵循、遵循其本质或规律。整句诗的意思是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生命状态,诗人认识到了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哪一种是真正纯净和纯粹的。
  • 三缘故断出樊笼:这里的“三缘故”可能是三个原因或条件,而“断”表示摆脱或超越。”樊笼”通常指的是囚笼或限制,这里比喻为束缚或枷锁。整句诗的意思是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生命状态,诗人意识到了束缚自己的枷锁,并决心摆脱它,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津梁方丈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体验。它不仅是对禅院建筑和环境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存在和自由的思考。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诗人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