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匹马厌红尘,喜见梅花似玉人。
都为岭头无腊雪,故教六出占先春。

南来匹马厌红尘,喜见梅花似玉人。

都为岭头无腊雪,故教六出占先春。

注释:

次南蛮驿和颖叔修撰旧题——在南方的驿站与友人一起欣赏梅花。

南来匹马厌红尘,喜见梅花似玉人。

都为岭头无腊雪,故教六出占先春。

注释:

南来匹马厌红尘,喜见梅花似玉人。

都为岭头无腊雪,故教六出占先春。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骑马来到江南,看到满山遍野的梅花,想起了在京城时与好友共赏梅花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南来匹马厌红尘”中,南来指诗人从北方南下,马蹄踏过繁华的城市,感到了尘世的喧嚣。而“厌红尘”则表明他对这种喧嚣感到厌倦,渴望宁静的生活。

第二句“喜见梅花似玉人”中,诗人在江南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梅花,它们洁白如玉,美丽动人。他惊喜地发现这些梅花竟然像是玉雕一般,让人忍不住赞叹。这里的“玉人”既指梅花的美丽,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内心。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如玉般纯洁、美丽的女子,与他相伴左右。

第三句“都为岭头无腊雪”中,诗人感叹道,为什么岭南的山峰顶上没有积雪呢?原来这里没有腊月的雪。这可能是因为岭南地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所以很少见到冬季的雪。然而,正是这种少有雪花的环境,让梅花得以绽放,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最后一句“故教六出占先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六出(即雪花)来强调其独特之处。他告诉人们,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早早地绽放在春天的舞台上,才使得整个大地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教”字表示引导或启发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