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舒云卷晓风凉,千尺松梢鹤唳长。
昨夜月宫飘桂子,至今楼殿带天香。
【注释】
入承天观二首:此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八月,苏轼被贬谪黄州。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途中登黄州承天寺观赏月色时所写。承天观:在黄州城东门外,始建于东汉初年,历代有所兴废,唐、宋时称“开元寺”,后称“南禅寺”,“承天寺”。
云舒云卷晓风凉,千尺松梢鹤唳长:清晨的云舒卷着变幻莫测,凉爽的晨风拂过高耸入云的古松,远处传来了鹤群的叫声。
昨夜月宫飘桂子,至今楼殿带天香:昨夜从月宫落下的桂花,如今飘散在楼台上空久久不散,仿佛带着天上的芳香。
【赏析】
《入承天观二首》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言绝句组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
第一首前两句写清晨的景色。“云舒云卷”点明时间是早晨。“晓风凉”点明地点和气候。“松梢”指山寺中高大的松树,这里用来形容松树枝叶茂密,直上云霄。“鹤唳长”写山寺中飞来一只白鹤,发出清脆悠长的叫声。
第二首前二句描写月光洒落人间,把大地照亮。“楼殿”指寺庙中的建筑。“带天香”指月光映照下,使楼殿上的桂花散发出来的香气。“天香”即指桂花。
这组诗语言清丽而含蓄隽永,画面优美而富有情韵。诗人通过咏物抒怀,抒发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自己被贬到黄州时的愁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