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积雪三千尺,浑河连天厚冰塞。
天台词人不畏寒,携家直赴并州北。
越罗蜀锦置筐箱,狼帽毡裘付妻息。
边城虽道无战尘,塞草从来少春色。
马上题诗泣鬼神,何时归奏平戎策。
我欲为书叩相阍,唤取斯人侍君侧。

注释:

  • 太行山的积雪高达三千尺,浑河上的冰封连天。
  • 天台词人不畏寒,携带家眷直奔并州北。
  • 把越罗蜀锦装入箱笼,狼皮帽子和毡裘交给妻子儿女。
  • 边城虽然道路没有战尘,但塞草从来少见春天。
  • 马上题诗哭泣感动鬼神,何时才能奏请皇上平定叛乱。
  • 我真想上书叩问相国,请求把他召入朝廷为臣效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写于他出使边塞途中。诗中描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对友人方奉议的思念之情。

首句“太行积雪三千尺”,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里的“积雪”和“三千尺”都是夸张的手法,旨在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第二句“浑河连天厚冰塞”,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浑河”和“厚冰塞”都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真实描述,展现了边塞的严寒和荒凉。
第三句“天台词人不畏寒”,表达了诗人对方奉议的赞赏和敬意。这里的“天台词人”是一种比喻,意味着方奉议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能够面对严寒和艰难。
第四句“携家直赴并州北”,描绘了方奉议带着家人奔赴并州的决心。这里的“并州”是指今天的太原市,是当时的边塞重镇。方奉议带着家人前往并州,是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第五句“越罗蜀锦置箱箱,狼帽毡裘付妻息”,描写了方奉议准备出征时的情景。这里的“越罗蜀锦”是一种贵重的丝绸,象征着财富;而“狼帽毡裘”则是战士们所穿的军事装备,代表着勇敢和力量。方奉议将这些东西交给妻子儿女,意味着他将离开家庭,投身到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第六句“边城虽道无战尘”,描绘了边城的宁静和祥和。这里的“战尘”是指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而“边城”则代表了国家的安宁和繁荣。方奉议在这样和平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第七句“塞草从来少春色”,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这里的“春色”是指春天的景象;而“塞草”则代表了边塞的自然环境。这种荒凉的景象与前文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边塞的艰苦和挑战。
第八句“马上题诗泣鬼神,何时归奏平戎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马上题诗”是指诗人在马上写下诗句;而“泣鬼神”则是说这些诗歌感人至深,仿佛能够感动神灵一样。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国家的和平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和使命。
第九句“我欲为书叩相阍,唤取斯人侍君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方奉议的期望和祝愿。这里的“叩相阍”是指向宰相进言;而“唤取斯人侍君侧”则是希望方奉议能够回到朝廷,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能够让方奉议得到重用和提拔,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和平和发展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