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安在哉,欲弄清溪水。
更邀琴高生,携竿会于此。
日落翠屏间,鸡鸣桃花里。
不见避秦人,谁嗟远游子。

诗句原文:

清溪安在哉,欲弄清溪水。更邀琴高生,携竿会于此。日落翠屏间,鸡鸣桃花里。不见避秦人,谁嗟远游子。

注释:

  1. 《追和李白宣州清溪》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创作于宋朝时期。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2. “清溪安在哉”表达了诗人对清澈溪流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3. “欲弄清溪水”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溪水的清澈与纯净的追求。
  4. “更邀琴高生,携竿会于此”中的“琴高”,指的是传说中的神箭手琴高,这里用来象征诗人想要像琴高一样,借助自己的才华与技艺,与朋友们一起在这美丽的溪边度过愉快的时光。
  5. “日落翠屏间,鸡鸣桃花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夕阳下绿色的山峦(翠屏)和清晨的桃花(桃花里),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6. “不见避秦人,谁嗟远游子”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的向往。
  7.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意义。郭祥正,宋太平州当涂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少有诗名,极为梅尧臣所赏叹。举进士。神宗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神宗异之,安石耻为小臣所荐,极口陈其无行。时祥正方从章惇辟,以军功为殿中丞,闻安石语,遂以本官致仕去。后复出通判汀州,元丰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能诗。有《青山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溪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更邀琴高生,携竿会于此”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邀请友人共赏美景的情景,还巧妙地运用了“琴高”这一典故,寓意着诗人希望借助自己的才华与技艺,与朋友们一起在这美丽的溪边度过愉快的时光。同时,“日落翠屏间,鸡鸣桃花里”这两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田园之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此外,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