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发溪口,君来具华筵。
烛光射酒色,四座凝春烟。
饮阑赠嘉唱,响韵胜弹弦。
闻君今解印,念我簿书挛。
不及姑溪流,会随千丈船。
君才世无双,君名天下传。
五十试一州,治术如颍川。
上方争政务,下诏稽汉宣。
谁能荐此人,惟贤乃知贤。
聃聃范文正,道德诸公先。
辟君登幕府,师友金石坚。
大匠忽云逝,美璞畴敢镌。
古来出林秀,多为风雨缠。
明主往自结,献书玉墀前。
功名期待达,况当未衰年。

【解析】

本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诗人与朱复之郎中分别,作此送别。

“我昔发溪口,君来具华筵。”意思是:我当年从溪口出发,你来到我这里准备丰盛的筵席。(发溪口:出发的意思;具华筵:准备丰盛的筵席,指宴请朋友。)

“烛光射酒色,四座凝春烟。”意思是:宴会上,烛火闪烁,映照着酒杯中泛着光泽的酒液,四周的宾客都沉浸在春天般浓郁的气氛中。(烛光射酒色:用烛火映照酒杯里的酒;四座:指在座的人;凝春烟:指沉浸在春天般的气氛中。)

“饮阑赠嘉唱,响韵胜弹弦。”“鸣弦”是弹奏乐器的声音。这两句的意思是:宴会即将结束,赠送美好的歌辞,其声音美妙胜过弹奏乐器的声音。(饮阑:饮酒到尽兴时。酬唱:赠送的歌辞。)

“闻君今解印,念我簿书挛。”“解印”是辞去官职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听说你今天辞去了县令的官职,想到自己公务缠身而十分困顿。(“簿书:官名,指官府的文书工作。)

“不及姑溪流,会随千丈船。”这句话的意思是:连姑溪的水也赶不上呢,将随同那千丈高的船一起顺流而下。(姑溪:即姑孰溪,在今安徽当涂东南。)

“君才世无双,君名天下传。”意思是:你的才能举世无双,声名远播。(君才:你的才能;世无双:世上没有第二人能与你相比。)

“五十试一州,治术如颍川。”意思是:你在五十岁时曾任职一州长官,治绩如汉刺史颍川太守张纲。(试一州:担任一州的长官;如颍川:像汉刺史颖川太守张纲一样。颖川太守张纲,字文高,南阳郡西鄂人也,任豫章郡太守时政绩显著。)

“上方争政务,下诏稽汉宣。”意思是:当时皇上正忙于政务,下诏书征求人才,你被举荐为贤才。(方:正;上方:皇上;争政:忙于政务;下诏:下诏书;稽:征求、征召;汉宣:汉宣帝,即汉元帝刘奭。)

“谁能荐此人,惟贤乃知贤。”意思是:谁能举荐这样的人才呢?只有贤人才能了解贤人啊。(唯:只有。贤人:有德能的人,贤者。)

“聃聃范文正,道德诸公先。”意思是:范文正先生道德高尚,在各位大人中间最为突出。(聃聃:即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辟君登幕府,师友金石坚。”意思是:你被朝廷任命为地方长官,与师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辟君:朝廷任命你为地方长官;幕府:古代军队出征前设置的办事机构,这里指地方长官府;师友:与老师和朋友们交往;金石:比喻坚定不移。)

“大匠忽云逝,美璞畴敢镌。”意思是:杰出的工匠忽然去世了,谁敢动这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呢?(大匠:高明的手艺人;忽云逝:忽然死去;美璞:未雕刻的美玉;畴敢:哪有胆量;镌:雕削。)

“古来出林秀,多为风雨缠。”意思是:自古以来,山林间的奇木都是被风雨所缠绕。(出林:指生长在林中的树木。)

“明主往自结,献书玉墀前。”“玉墀”是宫殿中台阶前的石阶,引申为帝王的殿堂。这两句的意思是:明君过去亲自结交他,并把他推荐给帝王面前。(往:以前;自结:亲自结交;献书:进献书籍。)

【赏析】

《寄别朱复之郎中》是作者在元丰五年(1082年)离开苏州时写给朱复之的一首诗。朱复之是苏州昆山人,当时任太常博士,因得罪新党而被外放。这首诗就是作者临行前送给朱复之的一首惜别的佳作。全诗以离别之情为线索,写朱复之的才华及两人的友情,抒发了对朱复之前途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情真意切,意境开阔,风格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