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谨鸡鸣问,何知鹤发侵。
石经方典学,盟载更关心。
四海尧丧毕,三年舜慕深。
匆匆付神器,长乐尚沾襟。
【注释】
谨:恭敬。何知:哪里知道。石经: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九经》。盟载:盟书记载着的。四海:指天下。丧毕:丧事结束。三年:指舜帝即位三年。舜慕:对舜帝的思念。
长乐,汉武帝时所建宫名,在长安城北。沾襟: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孝宗皇帝的挽词。孝宗皇帝名叫赵惇,是宋哲宗赵煦的长子。他于靖康二年(1127年)即位,次年即因金兵南侵被俘而死。作者当时任中书舍人,与金人相抗,曾上书请立储君,以图恢复,但未能实现。此诗就是作者在追悼孝宗皇帝时所写的。
全诗前四句写孝宗皇帝的一生。开头一句“但谨鸡鸣问”,意思是说:孝宗皇帝一生勤勉谨慎,从早到晚,总是关心国家大事。这一句既表明了孝宗皇帝对政治的严肃态度,也表达了诗人对他勤政爱民的崇敬之情。第二句“何知鹤发侵”,则进一步描绘了孝宗皇帝晚年衰老的情况。这句用比喻手法,说孝宗皇帝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依然健在。第三句“石经方典学”,说的是孝宗皇帝年轻时曾在石经上学习过儒家经典,所以对儒家经典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第四句“盟载更关心”,则是说:孝宗皇帝在位时,曾经主持过盟誓仪式,这说明他对国家政治有很高的责任感。以上四句,通过描写孝宗皇帝的一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写诗人对孝宗皇帝去世的感受。第五句“四海尧丧毕”,指的是孝宗皇帝去世后,天下恢复了和平安宁,正如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一般。第六句“三年舜慕深”,则表现了诗人对孝宗皇帝的无限怀念之情。他认为,孝宗皇帝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第七句“匆匆付神器”,则是说:孝宗皇帝去世后,朝廷迅速传下了他驾崩的消息,人们纷纷为之惋惜。最后一句“长乐尚沾襟”,则是说:尽管孝宗皇帝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人们仍然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悲痛,以至于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整首诗通过对孝宗皇帝一生的描绘,以及对他在位时的赞颂,以及对其去世后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君主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