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何在水云中,穿市牙旗退自公。
闲作此来横笛夜,爱看人醉落帆风。
欢呼夹道江声合,硬语蟠空客技穷。
姓字从今联沈谢,不知千古更谁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危楼何在水云中,穿市牙旗退自公。

闲作此来横笛夜,爱看人醉落帆风。

欢呼夹道江声合,硬语蟠空客技穷。

姓字从今联沈谢,不知千古更谁同。

【注释】:

  1. 危楼:高楼。
  2. 穿市:经过市场。
  3. 牙旗:旗帜。
  4. 横笛:横吹的笛子。
  5. 落帆风:指风大到能把帆吹走。
  6. 夹道:两旁的道路。
  7. 铿(kēng)口:形容说话或诗文声音响亮有力。
  8. 硬语:直率、生硬的言语。
  9. 姓字:姓名与字号。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和沈、谢等人要题谢公楼额时所作。谢安是东晋名臣,官至太傅,他经常在楼上宴饮,并有《答王右军书》传世。谢安的楼位于山阴(今绍兴),杜甫曾登此楼赏景,写诗留念。谢安以风度文雅著名,而他的侄儿谢玄也颇有才气,两人都善于应对,因此人们称他们为“高韵谢家子弟”。
    首四句写谢安楼在山阴道上,风景优美,但无人欣赏。“穿市”二字,表明楼虽高耸入云,却并不显耀,不张扬。“退自公”说明它虽然建在山阴道上,却是谢安的私产。谢安是东晋的宰相,他建造这座亭子,本意是要显示自己的地位,但他又很谦虚,所以这里说“退自公”。次四句写作者自己登上楼台,看到谢安楼,想到谢安的风流儒雅。这里用“闲作此来”来代替“登此台”,因为“闲作此来”比“登此台”更委婉些,也更有情致些。
    颔联两句写作者对谢安楼的感慨。“横笛夜”三字,既写出了谢安楼的夜景之美,又写出了作者听到的笛声之悠扬动听。“落帆风”三字,既写出了谢安楼的景色之美丽,又写出了作者看到的落帆之景象。这两句诗把谢安楼的夜景和落帆的景象结合起来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颈联两句写作者对谢安楼的议论。“欢呼”二字,既写出了作者听到的喧哗之声,又写出了作者对谢安楼的羡慕之情。“硬语”一词,既写出了说话者的语气之刚硬,又显出作者对谢安楼的赞赏之意。“客技穷”三字,既写出了作者对谢安楼的赞叹之情,又表现出作者对谢安楼的敬仰之意。
    尾联两句写作者对谢安楼的评价。“姓字从今联沈谢”一句,既是对谢安楼的赞美之词,又是对作者自己与谢安相比的谦逊之词。“不知千古更谁同”一句,既是对谢安楼的赞美之情,又是对作者自己与谢安相比的感慨之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