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见雪古来稀,见只愁吟草木辉。
留啮毡毛穷汉使,说开围角老胡妃。
我尝豪健能无褐,今已衰迟要不饥。
北望雁门肠欲断,春蒲空老旧渔矶。

南人见雪古来稀, 见只愁吟草木辉。

留啮毡毛穷汉使,

说开围角老胡妃。

我尝豪健能无褐,

今已衰迟要不饥。

北望雁门肠欲断,

春蒲空老旧渔矶。

注释:

  1. 南人见雪古来稀:南方的人很少见到雪,因此对于雪的到来感到稀奇。
  2. 见只愁吟草木辉:看到雪后草木的光辉,会让人产生忧愁之情。
  3. 留啮毡毛穷汉使:北方的牧民为了抵御严寒,常常用毡毛裹住自己的脚和头。这里的“穷汉使”指的是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
  4. 说开围角老胡妃:指北方的老胡人(即匈奴)的妃子,她们穿着围裙(即裙子),与外界隔绝。
  5. 我尝豪健能无褐:我曾经非常强壮,能够不用穿棉衣就过冬。
  6. 今已衰迟要不饥:现在年纪已经大了,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不挨饿。
  7. 北望雁门肠欲断:向北眺望雁门关时,内心充满了悲痛和无奈。雁门关是古代著名的关口,位于今天的山西代县西北。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国家边疆的担忧和思念。
  8. 春蒲空老旧渔矶:春天里,只有陈旧的渔网在河滩上空荡荡地挂着。这里的“春蒲”指的是河边的芦苇丛生,而“渔矶”则是捕鱼的地方。这些景物都显得格外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南人见雪的情景,表达了对北方边塞地区的深深忧虑。诗中描述了南人很少见到雪,因此对于雪的到来感到稀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曾经豪健、现在衰老、不能不饥的感慨。接着,诗人转向北方,描写了北方牧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以及自己曾经的豪健和如今的衰迟。最后,诗人通过北望雁门关、春天里空旷的渔矶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边疆的担忧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