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湘而住一尘无,不在瑶池在石渠。
气盖松篁谁与竞,令行螟𧎢自相屠。
山光际水天无间,夜色通朝月不如。
中有一翁须皓白,萧然野鹤亦乘车。
【注释】
夹湘而住一尘无:指湘江两岸,水波不兴,没有一点儿尘土飘荡。
不在瑶池(yáo chí)在石渠:不在瑶池,即不是瑶池;在石渠,即在石渠。
气盖松篁(guān):形容雪气弥漫,遮天蔽日。
令行螟𧎢(líng chéng míng chuò)自相屠:令行,政令通达;螟𧎢,蚕虫。自相屠,指蚕虫相互吞食。这里用蚕虫比喻那些被政令所伤的人们。
山光际水天无间:山光和水色连成一片,没有一点儿空隙。
夜色通朝月不如:夜晚的景色与白昼的月光相比都显得逊色。
中有一翁须皓白,萧然野鹤亦乘车:诗中有一个人须发尽白,像野鹤一样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赏析】
是诗人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贬官为辰州刺史时,写给他的朋友的一首咏雪诗。诗中借物寄情,托物言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夹湘而住一尘无”的雪景图。首联点出“雪”,颔联以雪喻政,颈联描绘了一幅“山光际水天无间”的雪夜美景,尾联则以雪景作结,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全诗意境清幽,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