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过新烟能有几,愁生飞絮转难禁。
可怜衰白随年少,爱看残红到夜深。
一辈衣冠方事事,故园松竹已阴阴。
明年此会知谁共,雁荡山前寄好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全诗进行赏析。
理解诗歌的意境、手法、感情,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拟人等;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
①首句“春过新烟能有几”,点明时间已是春天,而烟雾缭绕的景象也难以见到,暗示作者已年岁渐长。②次句“愁生飞絮转难禁”,写春天的美景反衬出作者心中愁苦之情,“飞絮”是春天的象征,“难禁”说明愁苦之多,表现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产生忧愁。③三句“可怜衰白随年少”用“衰白”比喻自己已老,“年少”指年轻,“可怜衰白随年少”,写出了自己衰老之快,感叹岁月不饶人。④四句“爱看残红到夜深”,写自己喜爱欣赏晚春景色,但因年龄的增长,不能同年轻人一样去欣赏,只能到夜深独自观赏,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⑤五句“一辈衣冠方事事”,写自己的朋友正忙于政事,自己只能退处山林,闲适度日,“方事事”表明友人正忙于处理国事。⑥六句“故园松竹已阴阴”,写自己回到故乡,看到松树和竹子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反衬出自己内心的悲凉。⑦后两句“明年此会知谁共”,“明年此会”即明年与友人再次聚会,“知谁共”意思是:明年的聚会又能与谁共同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⑧尾句“雁荡山前寄好音”,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为浙南第一高峰,也是中国佛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雁荡山主洞。诗人通过雁荡山寄寓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