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笏相摩入殿庐,人皆自笑此区区。
岂无只字逾华衮,未必千钟胜饭蔬。
吾见北山多后倦,谁如东里竟先驱。
追随曳履枌榆社,犹及香山退傅无。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诗句逐句释义:
- 簪笏相摩入殿庐,人皆自笑此区区:
- 簪笏:指古代官员的冠饰,这里可能指的是文人雅士或官员。
- 相摩:相互摩擦,比喻交往、碰撞。
- 殿庐:宫殿的内室,这里可能指文官或学者的住所。
- 人皆自笑此区区:大家都嘲笑这些文人墨客的浅薄,认为他们的学问或才华不足。
- 岂无只字逾华衮,未必千钟胜饭蔬:
- 华衮:华丽的礼服,这里可能指高官显贵的服饰或地位。
- 只字:一个字,这里表示很少或不多的学识。
- 千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为十升,千钟即一千升。
- 胜饭蔬:胜过吃素。这里表示即使不追求物质财富,也足以自给自足。
- 吾见北山多后倦,谁如东里竟先驱:
- 北山:北方的山,这里可能指隐居之地。
- 后倦:后来感到疲倦,这里表示厌倦官场生活。
- 东里:东方的乡村,这里可能指隐逸之地。
- 竟先驱:最终领先于众人。
- 追随曳履枌榆社,犹及香山退傅无:
- 曳履:拖着鞋子行走,这里可能指归隐或游历。
- 枌榆社:一种祭祀用的树木,这里可能指祭祀的地方。
- 香山退傅无:香山(唐高宗李治的陵墓)的傅说,即宰相,已经退位。这里的“退傅”指的是退位的宰相。
译文与注解:
这首诗是汪仲嘉、楼大防和二尚书贺郑贵和华文休共同创作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那些只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没有真正学识的人,是无法真正享受清苦生活的,因为只有真正的学识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最后,他提到了自己的隐逸生活,并感叹已经错过了像香山那样退位的宰相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用“岂无只字逾华衮,未必千钟胜饭蔬”这句话,批评了那些只注重外在华丽而不注重内在修养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是无法真正享受清苦生活的。同时,他也用“追随曳履枌榆社,犹及香山退傅无”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感慨,认为他已经错过了像香山那样退位的宰相这样的机会。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