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
自从周职方,闽在王会中。
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
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
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
忽焉得平壤,北山矗其东。
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
三韩到吴会,不可道里穷。
俯瞰南来帆,沄沄自朝宗。
曩时诸降王,各抚千里封。
相招神衔图,旅献东都宫。
东都今何如,胡马鸣蒿蓬。
一春长雨雾,明日归樊笼。
恣探泉石幽,篝灯道归筇。
游鼓山
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
自从周职方,闽在王会中。
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
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
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
忽焉得平壤,北山矗其东。
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
三韩到吴会,不可道里穷。
俯瞰南来帆,沄沄自朝宗。
曩时诸降王,各抚千里封。
相招神衔图,旅献东都宫。
东都今何如,胡马鸣蒿蓬。
一春长雨雾,明日归樊笼。
恣探泉石幽,篝灯道归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鼓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鼓山的热爱之情。诗中的“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描绘了鼓山的壮观景色和名声远扬的景象;“自从周职方,闽在王会中”则展现了鼓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登山的感受和心情;“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忽焉得平壤,北山矗其东。”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鼓山的赞美之情;“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三韩到吴会,不可道里穷。”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了解和思考;“俯瞰南来帆,沄沄自朝宗。曩时诸降王,各抚千里封。相招神衔图,旅献东都宫。东都今何如,胡马鸣蒿蓬。”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思考;最后“恣探泉石幽,篝灯道归筇。”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鼓山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