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
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
不应皂盖人,于此能忘折。
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注释: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

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

不应皂盖人,于此能忘折。

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译文:
在高大挺拔的湖南岸边,生长着一片翠绿的竹子。
月光洒在江面上,闪闪发光。
在这竹林之中,雪挂满了枝头,仿佛是专为某人而设。
那些戴着黑色官帽的人,不应该在这里折断竹子。
折断的竹子寄托了深深的思念,可以用来安慰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湘岸竹、湘波月、雪为意象,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景色。竹子的高耸挺拔、湘水波光粼粼以及雪花的洁白无瑕,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在诗中,“亭亭湘岸竹”形容竹子高耸挺拔,如同古代女子的身姿一样优雅动人。“炯炯湘波月”则用明亮的月光来形容湘水波光粼粼的景象,给人以美丽和祥和的感觉。最后一句“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则是诗人对于离别之情的真实写照。他希望折断的竹子能够象征自己的思念之情,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咏物诗,展示了他的才情和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