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皓须眉,久不见绮黄。
邂逅一笑粲,可与斯人当。
如何为林逋,托根向钱塘。
居遗兰与芷,牢愁楚沅湘。
商山皓须眉,久不见绮黄。
邂逅一笑粲,可与斯人当。
如何为林逋,托根向钱塘。
居遗兰与芷,牢愁楚沅湘。
译文:
在商山见到须眉般英俊的男子,却已许久不见那美丽的女子了。
偶然相遇,他的一笑让我感到惊喜,我愿与他共度余生。
为何要像林逋一样,将根植于钱塘呢?
只留下兰花与芷草,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愁,就像在楚地的沅湘之间徘徊。
赏析:
此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商山皓须眉”一句,诗人以商山之高峻,比喻自己的志向高远,而须眉则象征着男子汉的气概与担当。这一句既点明了场景,也为后续的诗歌内容奠定了基调。接着,“久不见绮黄”一句,诗人用“绮黄”来代指女子,表达了自己长时间未能见到心仪之人的遗憾之情。这里的“绮黄”不仅指女子的美丽,还暗示了女子的才华与气质。“邂逅一笑粲”,诗人通过“邂逅”一词,描绘了与心仪之人相遇的瞬间,而“一笑粲”则形容女子的笑容灿烂迷人。这一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两人之间的美好相遇。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接下来的句子中,“可与斯人当”表明了诗人愿意与这位女子共度余生的意愿。这里的“斯人”指的是那位女子,而“当”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与承诺。“如何为林逋,托根向钱塘”二句,诗人通过引用林逋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既然无法与心仪之人共度余生,不如效仿林逋,将根留在故乡,过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这里的“托根向钱塘”可以理解为诗人选择在故乡安家,而不是远赴他乡。“居遗兰与芷,牢愁楚沅湘”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状态的描述。他认为,既然无法与心仪之人共度余生,不如选择一种更加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遗兰与芷”指的是兰花与芷草,它们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与坚韧的性格。而“牢愁楚沅湘”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不安。总的来说,此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