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已悟孩提事,弃掷泥儿坏纸鸢。
闻道近来都识破,丹青便面亦轻捐。
【诗词原文】
代王正平自为谏掾乞画凭肩美人扇子二首
道人已悟孩提事,弃掷泥儿坏纸鸢。
闻道近来都识破,丹青便面亦轻捐。
【诗词注释】
①“道人”句:意谓道士已领悟孩童的天真,把玩着泥塑的小孩儿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迷恋于泥制的玩具了。“弃掷”句:意谓抛弃了那些旧时所玩的、已经毁坏的风筝。“丹青”句:意谓听说近来人们都已经认识到,即使是美丽的画像,也不过只是人的面貌的写照,因此也就不把它当作宝贝了。
②“道人”句:意谓道家的人已领悟了儿童的天真,把玩着泥土制成的小孩而不象过去那样喜欢玩泥制的小玩意儿了。“弃掷”句:意谓抛弃了那些旧时所玩的、已经毁坏的风筝。“丹青”句:意谓听说近来人们都已认识到,即使画像再美丽,也是人脸的写照,所以也不把它当宝贝了。
鉴赏:
这两首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当时诗人因遭变乱,流寓江西,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组《扇子》诗就是在这种生活背景下写出的。
第一首是咏美人扇子的。前两句说:道人已经领悟到孩童的天真,不再迷恋于泥塑的玩具;后两句说:听说近来人们都已经认识到,即使是画像也不过是人脸的写照,因此也就不把它当宝贝了。
第二首是咏风筝的。前两句说:道士已经领悟到孩童的天真,把玩着泥塑的小人儿而不象过去那样喜欢玩泥制的小玩意儿了;后两句说:听说近来人们都已认识到,即使画像再美丽,也只是人脸的写照,所以也不再把它当做宝贝了。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中,对世俗的贪慕和迷恋已失去了兴趣,而向往那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