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椎碎烂银堆,注作东南水一杯。
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
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
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

【注释】

五丁:指传说中的五个神人。椎碎烂银堆:形容潮水汹涌澎湃,像堆成山的银子被椎碎一样。注作东南水一杯:潮水向东注入东海,就像一杯倒进杯中的水一样。

秋半:深秋时节。天外雪:指天空中飘洒下来如同天上降下的雪花般的雨点。夜深俄听月中雷:夜晚,忽然听到月亮里的雷声。

大鹏:指巨鸟大鹏。击浪惊龙卧:大鹏在海面上飞行时掀起巨浪,惊动了沉睡的大龙。老蜃嘘云误燕来:海市蜃楼(一种自然幻景)使蜃气上升,误以为燕子来了。日日涛头多拱北:每天潮头都向北冲撞过来。

至尊元在郁箫台:皇帝的宝座(即皇位)原本就在郁萧台上。元:原、初、始。

【赏析】

这首诗是钱塘八月观潮之作。首二句写潮水之壮,“五丁”一词,形象地比喻潮水如千军万马,势不可挡。接着四句以写景为引子,将作者的观潮心情和所感娓娓道来,写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诗的前四句写潮水之壮。首句“五丁”一词,形象地说明观潮人数极众;次句“椎碎”,用拟人化手法表现潮水之大。“注作东南水一杯”,则更见其浩大。这两句诗,诗人把观潮者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句“秋半忽疑天外雪”一句,既与前句“五丁”、“椎碎”相照应,又承上启下,为下面写观潮感受作了铺垫。第四句“夜深俄闻月中雷”,则又为下文写观潮体验做了必要的铺垫。

诗的后四句写作者观潮时的所见所感。“大鹏击浪惊龙卧”,写巨浪翻滚,惊起了沉睡的巨龙;“老蜃嘘云误燕来”,写海市蜃楼使蜃气上升,误以为燕子来了。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巨浪之威,而且还写出了海市蜃楼之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最后两句“日日涛头多拱北”,则进一步烘托出潮头的壮观。

尾联两句写诗人观潮时的心情。诗人站在郁萧台上观潮,他感到自己的皇帝宝座就坐在那高耸入云的望江楼上,而自己却身临大海,亲眼目睹着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这种置身事内、亲临其境的感觉,使诗人产生了一种无比自豪和得意的心情。

此诗写钱塘八月观潮,笔法简练,意境阔大。诗人抓住钱塘八月观潮这一特定景物,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出钱塘潮水的非凡气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潮头、大鹏、老蜃等具体景物的描写,以及观潮者的感受,表现出作者对钱塘观潮盛况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