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百五日,春光无火晨。
金钿沽酒妾,罗袜弄毬人。
莺语如留意,花枝不卖贫。
东园旧桃李,红白尽成尘。
诗句解读
- 寒食: 这是一个节气名,指的是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人们禁火三天,吃冷食。
- 至后百五日: 这里可能是指从寒食节开始计算后的一百零五天(105天)。
- 春光无火晨: 春天的阳光没有像往常一样温暖。这里的“春光”和“火晨”可能是形容春光不暖,或者是形容春光中缺少了往日的温暖与活力。
- 金钿沽酒妾: “金钿”,即金色的装饰,这里指女子的首饰。“妾”是古代对女性的称呼。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女子买酒给自己喝,可能是在独自享受这个节日。
- 罗袜弄毬人: “罗袜”指的是丝织的袜子,“弄毬”是一种古代的球类游戏。这里描绘了一个穿着丝袜玩球的游戏场景。
- 莺语如留意: “莺语”指的是黄莺的鸣叫声。“如留意”表示非常在意或关注的意思。这句诗可能在描写黄莺在枝头鸣叫,好像在注意着什么。
- 花枝不卖贫: “花枝”指的是盛开的花枝,“卖”在这里有出售之意。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即使花朵凋谢,也依然美丽不减。
- 东园旧桃李,红白尽成尘: “东园”指的是作者的家花园。“桃李”是比喻美好的事物。这句话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曾经的桃花和李子都变成了尘土。
译文
经过一百零五天后,春天的阳光不再像往年那样温暖。一个女子买了酒给自己喝,她穿着丝袜在球场上玩耍。黄莺在树枝上鸣叫,好像在注意着什么。即使花朵凋谢了,它们的美丽依然不减。我的家庭花园里的桃树和李树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所有的红色和白色都被风吹散成了尘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季节的变化、人物的活动以及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体现,表达了对生活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美学观念,如重视自然美、珍视友情和爱情等。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