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奔驰传置如,久妨著论与抄书。
逢人争席有时有,疥壁留诗无处无。
御寇未辞躬楚制,论文常忆揽桓须。
扁舟再有东游便,肯向朋从自作疏。
【注释】
次韵苏监仓二首:指作者在苏监仓的住所作诗相和。长日奔驰传置如,久妨著论与抄书。长日奔驰:形容忙碌。传置:指传递文书。久妨:妨碍。著论:写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子部》载:“《子钞》,汉刘向所辑。”
逢人争席有时有,疥壁留诗无处无。逢人争席:指与朋友相聚时常常争着坐席。有时有:有时候有。疥壁:病损的墙壁,比喻狭小的空间。
御寇未辞躬楚制,论文常忆揽桓须。御寇:指孔子弟子颜回。楚制:《楚辞》中的一种文体。《文选》五臣注引《离骚经序》:“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揽桓须:指孔子弟子曾参。桓须是曾参的字。
扁舟再有东游便,肯向朋从自作疏。扁舟:指乘坐船。东游:指向东漫游。
【赏析】
晁补之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风格清新俊逸,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此诗为晁氏晚年所作,表现了词人的闲适之情和旷达之怀。全诗抒发了词人因年老体衰,不再应诏为官的感慨,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情怀。
首句“长日奔驰传置如,久妨着论与抄书”,描写了晁补之忙碌的生活状态。他每天忙于奔波,处理各种文书工作,无暇撰写学术论文。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词人生活的繁忙,为后文作铺垫。
“逢人争席有时有,疥壁留诗无处无”则进一步描绘了词人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对诗词创作的热爱。他喜欢与朋友相聚,经常争着坐席,有时甚至会在墙壁上留下自己的诗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御寇未辞躬楚制,论文常忆揽桓须”,这两句则是词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他认为孔子的颜回虽然身体残疾,却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同时,他也怀念曾参的才华,认为他的学问渊博,为人正直,是值得尊敬的人。
“扁舟再有东游便,肯向朋从自作疏”是词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游览江南水乡,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同时,他也不愿意再受世俗名利的束缚,只想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整首诗以晁补之的生活状态为背景,通过对他的诗词创作、交友观以及人生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品格。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