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郊原小杖藜,行人相语各伸眉。
即今极目如云稼,曾是蝗虫盖地皮。
【注释】
郊原:郊外的原野。小杖藜:用竹竿当拐杖,拄着它走路。伸眉:展开眉头。极目:指远望。如云稼:像云一样的庄稼。盖地皮:像地皮被盖住了一样。蝗虫:这里指蝗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作的,时值大旱之后,久雨不晴,农民盼望雨泽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描绘了农民盼望甘霖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首句写“雨后”的情景。“郊原”是郊野之地,“小杖藜”是拄着竹竿行走的情态。“相语各伸眉”,这是说农民互相交谈着,脸上都展开了笑容,因为久旱之后的雨,终于下起来了。这句诗既描写了农民久盼甘霖后的欣喜之情,又点出了雨后天晴的气候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次句写雨后农民喜悦的心情。“行人相语各伸眉”,意思是农民们相互交谈着,彼此都露出宽慰的笑容,这是因为久旱过后,久盼的雨终于降临了。这两句诗通过农民喜雨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表现了农民盼望甘霖的迫切心情和雨后的欣慰心情,使诗歌具有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三句紧承上句,写雨后农民遥望田间的情景。“即今”,就是今天。“极目”指远远望去。“如云稼”,意思是看那庄稼,就像云层覆盖着大地一样;“曾”,曾经。“蝗虫”,指害虫蝗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今天看到庄稼长得如此茂密,过去曾经遭受过蝗虫的侵害,颗粒无收。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雨后的庄稼与蝗灾前后作了对照,形象地说明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
全诗通过对农民盼望甘霖、久旱逢雨、欢欣鼓舞、丰收在望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尖锐的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