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媚此清浅居,欻然腾陵行太虚。
越民倚赖龙沾濡,频年岁事胜三吴。
至仁一视无戚疏,置彼此及心缺如。
嗟龙自伐端欺予,淮南之民如渴乌。
龙泉
神龙媚此清浅居,欻然腾陵行太虚。
越民倚赖龙沾濡,频年岁事胜三吴。
至仁一视无戚疏,置彼此及心缺如。
嗟龙自伐端欺予,淮南之民如渴乌。
译文:
龙泉
神龙在这片清浅的土地上安家,忽然间腾空飞入虚空。
越民依赖龙的恩泽,连续多年的事情胜过了三吴。
至仁之人看待一切没有分别之情,把双方看作一体,心里没有丝毫隔阂。
可惜的是,龙自己攻击自己欺骗于己,淮南之民就像口渴的乌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龙泉的神韵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龙泉的喜爱与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龙泉的深厚感情。
首句“神龙媚此清浅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龙泉的美丽和神秘,仿佛它是一位高贵的神龙,在这里安家落户。次句“欻然腾陵行太虚”,则进一步描绘了龙泉的神奇之处,它能够腾云驾雾,遨游太虚之间。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龙泉的神奇魅力。
第三句“越民倚赖龙沾濡,频年岁事胜三吴”,则是从民生角度出发,表达了龙泉给越民带来的恩惠。诗人认为,龙泉的滋润使得越民的生活比三吴还要美好。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龙泉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注。
第四句“至仁一视无戚疏,置彼此及心缺如”,则是对龙泉特质的深入描写。诗人认为,龙泉具有至高无上的仁慈品质,对待万物都毫无偏私之心,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能一视同仁。这种无私的品德让诗人深感敬佩。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世界的向往,希望世间万物都能和谐相处。
最后一句“嗟龙自伐端欺予,淮南之民如渴乌”,则是对龙泉行为的讽刺。诗人以寓言的方式,批评了那些自夸自大、欺世盗名的人。他认为,这些人就如同淮南之民一样,贪婪而无德,需要像口渴的乌鸦一样被及时救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龙泉的描绘和对其特性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