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髻鬟谁绾结,半天苍翠自嶙峋。
教儿莫惮依山住,阔领裁衣尽土人。
在宋朝陈造的《复次韵四首》中,“十里髻鬟谁绾结,半天苍翠自嶙峋。”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美丽画面。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十里髻鬟谁绾结”一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处山峦形容为女子的发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峦层叠、连绵不绝的景象。这里的“髻鬟”是指女子的发髻,而“谁绾结”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如此美丽景观的赞叹和感慨。
“半天苍翠自嶙峋”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体的雄伟与险峻。其中“半天”指的是天空与山之间的广阔距离,“苍翠”则描述了山色浓郁且充满生机,“自嶙峋”则意味着山体形态各异、参差不齐。
“教儿莫惮依山住,阔领裁衣尽土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居住在山水之间的人们生活状态的向往。其中“教儿莫惮依山住”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而“阔领裁衣尽土人”则揭示了当地人民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
陈造的《复次韵四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