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近东城,南湖屡尝游。
往时古堤岸,路暗行人愁。
棘篱蔽荒圃,狸鼠呼啾啾。
好景岂终废,发见端有由。
张公山西将,帷幄久运筹。
晚岁倦征讨,雅怀在林邱。
人方弃不取,公乃得所求。
除治见佳趣,经营出奇谋。
竹窗清景乱,梅轩暗香浮。
中间溪风亭,峥嵘跨碧流。
虚檐极宏敞,坐见群山幽。
终夜自泠泠,六月长飕飕。
荡漾月波起,飘急云霭收。
旷然天宇间,清思何悠悠。
高朋几还往,玉斝时劝酬。
相从同一醉,庶以消百忧。
羡公强健身,万事心不留。
独爱池馆闲,永日尝休休。
公才自无双,何用叹不侯。
试访旧识中,此乐宁有不。
【注释】
- 我家:我家住东城。2. 南湖:即西湖。3. 往时:过去的时光。4. 古堤岸:古城墙下的护岸。5. 棘篱:荆棘编成的围栏。6. 荒圃:荒芜的园林。7. 狸鼠(líshǔ):一种小动物,叫声似“啾啾”。8. 端有由:原因所在。9. 张公山:在杭州西面。10. 帷幄(wò):军师帐幕。11. 雅怀:高雅的情怀。12. 林邱:山林。13. 人方:人们正。14. 弃不取:抛弃不取。15. 公:指诗人。16. 治见:治理见到。17. 佳趣:美好情趣。18. 经营:谋划经营。19. 竹窗清景乱:竹窗中清澈的景色扰乱了视线。20. 梅轩暗香浮:梅花香气飘浮。21. 峥嵘:高耸的样子。22. 虚檐:空旷的屋檐。23. 坐见群山幽:坐着能看见群山幽深。24. 泠泠(línglíng):水声,泛指清凉的声音。25. 飕飕(sōu):寒风。26. 荡漾:波浪起伏。27. 月波起:月亮的光芒映照在水面上。28. 飘急云霭收:飘动的云雾慢慢消散。29. 旷然:辽阔无边的样子。30. 清思:清晰的思绪或清明的心情。31. 玉斝(jiǎ):盛酒器,古代一种玉制酒器。32. 强健身:身体健康。33. 休休:悠闲自得的样子。34. 才自无双:才能无人能比。35. 叹不侯:感叹自己不能做官。36. 相从:一同。37. 庶以:希望。38. 消百忧:消除各种忧虑。39. 羡公强健身:羡慕你身体健康。40. 闲:闲适、悠闲。41. 心不留:心中没有牵挂。42. 独爱池馆闲:最喜欢在庭院里闲适自在地散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张子正观察溪风亭时写的一首题咏之作。张子正是杭州的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在杭州西面建有一座观察使司,并在那里设置了许多设施,如亭台楼阁、花木园林等,供他办公使用。此诗就是诗人观景抒怀时所作。
开头四句说,我的家住近东城,常常到南湖游玩。过去在古城墙下护岸边徘徊,路又黑又长,令人愁苦不堪,如今已不再感到如此愁闷了。
后八句写张公山和观察使司的周围环境,以及诗人在此地观景所得到的启发。
首句中的“近”字,表明诗人对东城一带的熟悉;“屡尝游”三字,说明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经常去游览观赏,也表明他对这一片风景的喜爱之情。次句中的“古堤岸”,指张公山下的护岸;“路暗”,指路黑难走;“行人愁”,则是指游人心情烦闷,因为当时这里交通不便,行人往来稀少。第三句中的“棘篱”、“荒圃”,都指观察使司周围的景物,“狸鼠呼啾啾”,则是指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在活动,它们发出的声音,扰乱了诗人的视线,使他难以看到美丽的风景。第四句中的“好景岂终废”,则是诗人在观察了周围景物之后发出的感慨,他认为这些美好的景色是不会废弃的。第五六句写张公山。第六七句写观察使司。
第七第八句,写张子正在这里的所见所闻。第八句中的“发见端有由”,指的是诗人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第九句中的“经营出奇谋”,指的是张子正在这里策划了一项宏伟的经营计划;第十一句中的“竹窗清景乱”,则是说竹子的窗户中清澈的景色扰乱了诗人的视线;第十一二句写的是梅花轩的幽深景象。
最后两句是诗人观景后的感慨与抒发。第十二句中的“中间”二字,指的是观察使司,它位于张公山之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因此能远眺整个杭州城的美景。第十三句中的“峥嵘跨碧流”,则是指张公山横跨在清澈的河流之上,巍峨壮丽;第十四句中的“虚檐极宏敞”,则是说观察使司的建筑非常宽敞高大;第十五句中的“坐见群山幽”,则是说诗人坐在那里就能看到群山的深处;最后一六句写的是诗人在深夜时分的感受,他独自坐在窗前,听到风吹过竹林和梅花轩发出的阵阵清香,感到非常惬意,心情十分舒畅;而当清晨来临之际,阳光洒满大地,他又感到六月的炎热,此时不禁一阵冷意袭人;而当夜晚降临之时,他又能听到月光和云彩相互交融的声音,心情无比畅快。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观景后的一种豁达胸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张子正观察使司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