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
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怕饮屠苏。
暗中石火频过眼,忙里银丝欲上须。
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
【注释】
①东皇:指春神,即春天的使者,在古代神话中主管万物的生长。
②罔象:《山海经》说:“西方蓐收,白首,穿白衣,乘白龙,执徐魔,以司秋……其兵虎狼,其弓牛角。”
③屠苏:一种酒名,传说是古代仙人杜康发明的,后来成为民间过年的饮料。
④暗中石火:指电光。
⑤银丝:指雪。
⑥玉堂:指皇宫。供帖子:指供奉皇帝的文书。
⑦双扉:指两扇门。桃符:古时用桃木刻制,上画两个门神或题写吉祥话的牌子,贴在门两旁,用以避邪驱鬼,迎接新春。
【赏析】
《岁暮行送》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除夕。当时作者因事出京,与同舍诸友别后,至除夕始归。此诗即是他离京返乡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新年来临的喜悦心情以及辞旧迎新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写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的景象。东皇,即春神,春神降临大地,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使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诗人从京城出发,一路西行,不觉已到了春天。但见寒梅尚未凋落,枝头还挂着点点雪花,似有若无,如梦如幻。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为下文抒发惜春之情做了铺垫。
中间四句“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怕饮屠苏。”写除夕之夜,爆竹声声,喜气洋洋,家家户户欢度佳节;而自己却不敢饮酒,恐怕喝多了会像古人所说的喝了禁果屠苏酒,醉死过去。这里既有对春节的热爱和向往,也有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
接下来两句“暗中石火频过眼,忙里银丝欲上须。”则将笔锋一转,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景。在这寂静的夜晚,电光一闪而过,如同石火一般短暂,令人不禁感叹时间匆匆;而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也像是从天上飘落下来的银丝,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夜景,也为最后两句作了铺垫。
最后两句“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则是诗人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他不想在玉堂里供奉那些御赐的文书,而是希望与朋友们一起换掉桃木板上的门神,迎接新春的到来。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新年的期待和欣喜,也流露出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珍重。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之中。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