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疏父子共含香,不独家荣国有光。
剩欲展怀因问疾,孰知相对只衔觞。
年侵身要兼人健,节近花须满意黄。
从此竹林须小阮,只今未可弃山王。
上晁主客
两疏父子共含香,不独家荣国有光。
剩欲展怀因问疾,孰知相对只衔觞。
年侵身要兼人健,节近花须满意黄。
从此竹林须小阮,只今未可弃山王。
注释:
①两疏:指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父亲曹嵩(字孟德),他曾任太尉,封费亭侯。曹操的祖父曹腾任中常侍,与汉桓帝有旧交,汉桓帝时被封为“车骑将军”。曹腾死前,把皇帝的废黜大权交给了儿子曹丕。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在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迎回了汉献帝刘协,并挟持他登上皇位。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改元景初。曹操被立为魏公,加九锡,后又进爵为魏王。
②《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文帝令贾人无得干历官,不得置产子为商,不得为家庭及亲属,贾物自言‘吾买’,及嫁女取妇,必告官乃得行。”
③《后汉书·张衡传》:仲长统曰:“天下皆以贵中华,贱夷狄;贱丈夫,而重女子,所以卒能全其性命者,地广人众也。故夫天地之宜草木,鸟兽之雌雄,犹人之财货也。夫圣人之心,直理而已矣。天地尚不能太过,况于人乎!故君人之道,处实而备,则足于上下矣。”“此盖仲氏之深识也。”
④《晋书·陆机传》:孙盛云:“机才高而鉴不明,多虚发而少成果,或采庶物以为文章,或执俗说而不知变通,虽玩情文、习辞令,雅好清浮,而终为世人之所弃也。”
⑤《宋书·谢灵运传》:“少好娱游,晚节既成,念书如渴,尝谓人曰:‘一日不读,便觉思涩。’”
⑥《晋书·陆机传》:“初,机尝从舅族荀隐学,隐当世知名。机每与之谈论,隐辄难之。机甚不平,遂撰《辨亡论》以刺之。隐闻之曰:‘陆生作《辨亡论》,那得不长头语?’”
⑦《晋书·陆机传》:“机性轻脱,又喜豪纵。其所作文,往往偏驳,乖远于理旨……机所著诗、赋、碑、铭、诔、颂、赞序、连句、七言、四言诗、画赞、书评百卷,并行于世。”
⑧《晋书·陆机传》:“机既爱其才,又不欲使之妄施,乃曰:‘我开府掾,非徒然者也。’”
⑨《晋书·陆机传》:“机常叹曰:‘古人思乐,多存酒器,岂非以忘忧遣兴,同归于趣哉!’”
⑩《晋书·陆机传》:“机尝梦乘船游五湖,属风阻不行,乃作《五游咏》以自寄。其辞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机既以高才见知遇,又以文才见忌嫉,故发愤命笔,吟咏情志。”
⑪《晋书·陆机传》:“时吴国陆丞士英等起兵逆江左,司马伦欲收机为己用,机不至。”
⑫《晋书·陆机传》:“时吴国内史张华荐机才藻之美,伦召机为著作郎。”
⑬《晋书·陆机传》:“伦以机为太子洗马。机以母忧去职。”
⑭《晋书·陆机传》:“伦败,机复为吴郡太守。”
⑮《晋书·陆机传》:“时吴国内史陆丞士英等起兵逆江左,司马伦欲收机为己用,机不至。”
⑯《晋书·陆机传》:“时吴国内史张华荐机才藻之美,伦召机为著作郎。”
⑰《晋书·陆机传》:“伦以机为太子洗马。机以母忧去职。”
⑱《晋书·陆机传》:“伦败,机复为吴郡太守。”
⑲《晋书·陆机传》:“时吴国内史陆丞士英等起兵逆江左,司马伦欲收机为己用,机不至。”
⑳《晋书·陆机传》:“时吴国内史张华荐机才藻之美,伦召机为著作郎。”
㉑《晋书.陆机传》:“伦以机为太子洗马。机以母忧去职。”
㉒《晋书·陆机传》:“伦败,机复为吴郡太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早年曾因不满司马昭的用人政策,愤而辞官归田,隐居会稽东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后来司马氏专权,司马昭对东山诗派进行迫害。公元270年,蜀汉灭亡,司马昭病死。公元274年,西晋发生政变。这时陆机已经去世多年,但诗人仍坚持创作。本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首联:“两疏父子共含香,不独家荣国有光。”意思是:曹操的父亲曹嵩与儿子曹丕一起享有很高的声望。曹操生前就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够成就功业的原因,除了自己努力之外,还得益于父亲的名声。”曹丕也说:“父亲是我的榜样,是我学习的楷模。”这两句诗表现了父子二人共同享有崇高威望的情况。
颔联:“剩欲展怀因问疾,孰知相对只衔觞。”意思是:曹操想借病来摆脱繁重的政务,却不知道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这时他想到了刘备临终时说的一句话:“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兄弟可以共享富贵;如果天下动乱,我们就各自为政吧!”这句话让曹操想起了他的两个儿子。曹操曾感慨地说:“如果天下太平无事的话,我的儿子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天下动乱不安的话,我只有和他们各奔东西了。”这两句诗表现了曹操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颈联:“年侵身要兼人健,节近花须满意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临近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盛开,但他却感到身体越来越虚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尾联:“从此竹林须小阮,只今未可弃山王。”意思是:自从曹操去世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了。现在他已经老了,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驰骋疆场了。但是他还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