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日堂前橘,山僧手自移。
为迎林下客,旋拄路边枝。
结实曾防蚁,盈箱不禁儿。
他年应记得,蜡屐过门时。

【注释】

①阅日:读诗的日子。

②橘:柑橘树的果实,这里指橘柚。

③山僧:指作者的朋友王右军,他隐居于浙江剡县的剡溪上,故称。

④林下客:指诗人的朋友谢灵运,他曾隐居山林之中,与谢氏家族交往甚多。

⑤蜡屐:用黄蜡制作的鞋。古代文人多喜欢穿着这种鞋,以表示自己高洁的品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诗。前四句写橘树移来不久,尚未结果。后四句写橘树结果以后,却担心为蚁所伤,怕其被吃光,因而不禁要担心儿子们会抢去吃,所以希望他们将来能记得这棵树。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写得十分细致生动。

开头两句“阅日堂前橘,山僧手自移。”是说这棵橘树是从山上移来的,现在在堂前种植,由一位僧人亲自移植过来。“阅”字写出作者对这棵橘树的感情。“移”字也显示出这棵橘树是由人工移栽的。“手自”二字表明这位僧人对移植工作的认真和精心,同时也暗示出他对这棵橘树的喜爱。

第三句“为迎林下客,旋拄路边枝。”是说为了迎接林间隐士,就在旁边路边的树枝上支起竹杖。“林下客”,即指隐士。这句的意思是说,这位隐士来到门前,我马上拄着路边的树枝迎接他,并邀请他在堂前安坐休息。

第四句“结实曾防蚁,盈箱不禁儿。”意思是说,这棵橘树上的果实曾经担心被蚂蚁咬坏,担心被小孩子偷吃。“盈箱”二字说明这棵橘树结出的果实很多,足以装满一箱。“不耐儿”三个字说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美味的果实,因此舍不得吃掉,甚至都舍不得拿走它们。

最后一句“他年应记得,蜡屐过门时。”是说等这棵树结出更多的果实以后,当人们穿用蜡屐(用黄蜡涂成的木底鞋)来拜访他的时候,他应该还记得这棵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重,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