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书初不待衡谭,奠璧都南万玉参。
黄屋倚霄明半夜,紫坛承月眩诸龛。
声喧大吕初终六,影动玄圭陟降三。
可是天公须羯鼓,已回寒驭作春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尧明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次韵王尧明郊祀显相之作
- 注释: 这首诗是在王尧明为郊祀显相之作所作诗的基础上,作者王尧明的回应之作。
- 译文: 王尧明已经创作了一首关于郊祀显相的诗歌,而作者王尧明也对此进行了回应。
奏书初不待衡谭,奠璧都南万玉参。
- 注释: “奏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文书或奏章;”衡潭”可能是指一种乐器名,这里用来形容奏书中的音乐;”奠璧都南万里玉”指在南方某处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万玉”指成千上万的玉石。
- 译文: 奏书最初并不需要等待琴瑟和钟磬等乐器,因为在那里举行的祭祀仪式非常隆重,有大量的玉石供人们瞻仰。
黄屋倚霄明半夜,紫坛承月眩诸龛。
- 注释: “黄屋”通常指帝王的车驾,这里的用法可能是比喻皇帝的尊贵地位;”霄”表示天空,”夜半”则表示时间是深夜。
- 译文: 皇帝的车子(象征帝王之威)高高地矗立在夜空中,照亮了整个夜晚,使所有的宫殿看起来都在月光下闪耀。
声喧大吕初终六,影动玄圭陟降三。
- 注释: “大吕”是古代十二律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宫调之一;”玄圭”是一种礼器,常用于礼仪活动;”陟降”表示升降的意思。
- 译文: 音乐之声宏大而庄严,从一开始到结束一共演奏了六遍;影子随着音乐的变化而移动,仿佛在三度空间中上下浮动。
可是天公须羯鼓,已回寒驭作春酣。
- 注释: “天公”在这里可能是指神灵或者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羯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如雷声、风声等;”寒驭”可能是指寒冷的天气或者是冷冽的气息;”春酣”表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
- 译文: 现在似乎有了神仙的帮助,那些寒冷的气息已经被驱散,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赋予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