睆睆休嫌笏与绅,如公本是九包人。
读书只用三冬足,学道从来一色醇。
太尉谈辞仍玉麈,侍中风韵更纱巾。
谁言上界多官府,亦许散仙追后尘。

我们来逐一解读这首诗的每个句子。

  1. 第一句:“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以自贻”
  • “再蒙”:再次受到。
  • “宠示”:受到恩宠的指示或教导。
  • “佳什”:美好的诗篇。
  • “殆”:几乎、差不多。
  • “无遗巧”:没有遗漏的智慧和技巧。
  • “勉成”:努力完成。
  • “二章”:这里指两首诗。
  • “一以报佳贶”:用以回报你的恩赐(可能是诗歌)。
  • “一以自贻”:用来自我珍藏。
  1. 第二句:“睆睆休嫌笏与绅”
  • “睆睆”:明亮的样子。
  • “休嫌”:不要嫌弃(这里指不要介意或挑剔)。
  • “笏”:古代官员用于记录的板子。
  • “与绅”:与绅带(一种官服的一部分,通常由黑色布制成,上面有红色的腰带)。
  1. 第三句:“如公本是九包人”
  • “如公”:像您一样。
  • “本是九包人”:原本就是九品中的一品(即上等官员)。
  1. 第四句:“读书只用三冬足”
  • “读书”:指学习。
  • “三冬”:冬天三个季节,泛指很长时间。
  • “足”:足够。
  1. 第五句:“学道从来一色醇”
  • “学道”:学习道理或知识。
  • “从来一色醇”:一直以来都是纯正的。
  1. 第六句:“太尉谈辞仍玉麈”
  • “太尉”:这里指的是高官,可能是一位将军或高级官员。
  • “谈辞”:谈论时的话语或言辞。
  • “玉麈”:一种用玉石制成的拂尘或手杖,常被用来在交谈时擦拭口舌,象征文雅。
  1. 第七句:“侍中风韵更纱巾”
  • “侍中”:这里指的是宰相或其他重要官职的人。
  • “风韵”:风采和气质。
  • “纱巾”:一种头巾,通常由丝绸制成,表面覆盖有纱。
  1. 第八句:“谁言上界多官府”
  • “谁言”:谁曾说过?
  • “上界”:这里指的是神仙的世界或天界。
  • “官府”:政府机构或衙门。
  1. 第九句:“亦许散仙追后尘”
  • “亦许”:也许可以。
  • “散仙”:道教中的仙人,非正式的宗教职位,而是形容其超凡脱俗。
  • “追后尘”:追随其后。

我们将对每句诗句进行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1. 再次受到您的宠爱,展示出您那绝妙的作品。我尽力创作了两首诗,以此回报您的恩惠,同时也为自己留下宝贵的财富。
  • 这首诗是回应对方的赞赏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对方教导的感激之情。
  1. 你光明磊落的仪表和庄重的举止,仿佛是九品中的一员。
  • 这里的“九品”是对中国古代官职等级的一种说法,九品指的是从高到低的九个等级。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赞美对方的高贵身份。
  1. 只要专心学习,时间就会变得充实。
  •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学问的重视,认为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1. 学习之道,始终保持纯净无瑕。
  • 这里的“纯净无瑕”形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追求真理的决心。
  1. 那位地位显赫的太尉,他的谈话总能让人受益匪浅。
  • 这里提到了一位高官(太尉),这位高官不仅地位崇高,而且善于言辞,能够启迪人心。
  1. 那位风度翩翩的侍中,他的气质与众不同。
  • 侍中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用来形容某人的风度翩翩,与众不同。
  1. 谁能说天上的神仙世界比人间的官府还要多?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对人间官府的存在表示了一种质疑。
  1. 也许我们可以一起追逐那些超越现实的仙境。
  •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1.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感激和敬意的赠诗,充满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对方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和学习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