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课罢赴群居,中路谁家倦憩予。
恰见主人方早起,檐前观我所为书。

注释:

过卢北山,即《送王明府》诗,王明府为卢氏县令。

西成课罢赴群居,“西成”,唐时以秋收的谷物称“西成”或“西税”,“课”,指官府所办的赋税。

中路谁家倦憩予,中道上,是谁人家?我在这里疲倦地休息了。

恰见主人方早起,正好看见主人才起床。

檐前观我所为书,在屋檐前观看我写的字。

译文:

西成课程结束后,我去卢北山赴任。在途中,谁家的主人正在那里休息呢?我在那里感到十分疲倦。刚好看到主人才刚刚起床,于是我在屋檐下观赏我所写的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送的是卢北山,也就是卢氏县令。卢氏县位于今河南省卢氏县一带。卢氏县令是地方长官之一,地位较高。诗人在西成课后,前往卢氏县任官。在路上经过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位当地主人,并在那里休息了。这时诗人恰好也在那里休息,因此就与这位主人相遇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呢?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

第一句“西成课罢赴群居”,交代了事情的背景。西成课,指的是秋季的课业。“群居”,即聚集在一起居住。也就是说,在秋季的课业结束后,作者前往卢氏县任官。“中道”是中途的意思。“谁家”,指哪里。“倦憩予”,表示疲倦地在这里休息。“予”,古代汉语中的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季的课业结束后,我前往卢氏县任官,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当地主人,并在他那里休息了一会儿。

第二句“中路谁家倦憩予”,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场景。这里的“中道”,是指中途的意思。“谁家”,即哪里。“憩”,这里指休息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季的课业结束后,我前往卢氏县任官,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当地主人,并在他那里休息了一会儿。

第三句“恰见主人方早起”,进一步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这里的“恰”,表示恰好的意思。“主人”,指当地的主人家。“方”,表示正在、刚刚的意思。“早起”,表示早晨起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季的课业结束后,我前往卢氏县任官,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当地主人,并在他那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在这时,他刚好起床了。

最后一句“檐前观我所为书”,是全诗的结尾。这里的“檐前”,指的是屋檐下。“观我所为书”,意即在屋檐下观赏着我写的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秋季的课业结束后,我前往卢氏县任官,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当地主人,并在他那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在这时,他刚好起床了。我则在屋檐下观赏着自己写的字。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节安排合理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