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时雨即时旸,用向田园每恰当。
刈者不愁耕者喜,似曾真宰与商量。

【注释】

丙子:宋仁宗庆历三年。时雨及时旸:即及时雨,指雨水及时降临。用向:犹言“对于”。每:常常。恰当:适宜,合宜。刈者:割禾的人。耕者:种田的人。真宰:指天地自然的主宰。商量:计议。

【赏析】

此诗写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的秋季。当时,朝廷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多次下令禁止农民在田边焚烧禾草以防火灾,并令州县官员巡视田间,劝谕农人注意防火、防虫害;同时,还派官吏到民间劝课农桑,鼓励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因此,诗中所说的“今年时雨即时旸”,实是说今年天时正相宜农事,而“用向田园每恰当”则是说农人们也正好可以趁着这大好时光耕作播种。诗人以“刈者不愁耕者喜”来表达自己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然而,诗的后两句却突然转折,说:“似曾真宰与商量。”这里的“真宰”指的是上天和大自然,而“商量”则是指农人们在耕作之前,已经和天公商量好了如何安排农时、进行耕作。这里所透露出的意境十分深长,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农事丰收的欣喜,而且还寄托了他对农民辛勤耕耘的同情,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此诗语言平易浅近,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诗人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同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前两句写时雨时阳,农人耕种,中间两句写刈者不愁,耕者喜,最后一句写农事安排已与天公商量。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又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