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俄闻踏纺车,邻人如此解勤家。
东奔西走方来憩,惊觉真知何处邪。
【注释】
西宫:皇宫。纺声:指纺织的声音。
邻人如此:邻居的男子,这样勤劳。此,指邻人。
东奔西走:形容到处奔波。
憩(qì):休息,停息。
惊觉真知何处邪:突然醒来,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邪,同“耶”,疑问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从皇宫的侧门出来后写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深夜里纺织女忙碌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和艰辛的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辛苦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首句“西宫中夜闻纺声”,写诗人从皇宫侧门出来后听到的纺织声。这声音来自皇宫内深处,说明皇宫内还有人在辛勤劳作。
次句“半夜俄闻踏纺车”,写诗人听到纺织声后的所感。织布机的声音在深夜突然响起,使诗人感到惊讶。这里的“俄”字,表示时间短暂,暗示了纺织声的突然和意外。诗人听到这声音后,感到意外和惊讶。
第三句“邻人如此解勤家”,写诗人看到邻居的男子正在辛勤地纺织。这里用“如此”来形容邻居的男子勤奋的样子,突出了他的勤劳和努力。诗人看到了邻居的男子正在纺织,感受到了他的辛勤和劳累。
末句“东奔西走方来憩,惊觉真知何处邪”,写诗人突然醒来,才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这里的“东奔西走”形容邻居男子忙碌奔波的状态,表现出他的勤劳和辛劳。而“惊觉”则表示诗人突然明白过来,发现自己身处异乡。诗人在梦中还在为织布而忙碌奔波,直到醒来后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织布女的辛勤劳作和诗人对她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即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只看到了他们表面的光鲜亮丽。因此,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