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家住象山麓,日有见闻新耳目。
自怜各在天一涯,休誉惟能采乡曲。
却来一见玉溪头,已知标致非凡俗。
等闲挥翰墨淋浪,惠我新诗不金玉。
细将学问说根源,异同更与明朱陆。
吾道工夫有端绪,要是义精仁乃熟。
博文约礼是真传,收拾奇功归谨独。
参前倚衡勿间断,千载断弦端可续。
手披诗卷荷情真,聊以斯言报谆复。
薛玠两投诗以古风谢之知道您家住在象山的麓,每天都能听到新鲜的耳闻。
自怜我们各自生活在天一涯,只希望能采撷乡曲的佳人。
却来一见你的玉溪头,已经知道你的美丽非凡俗。
随便挥毫泼墨如淋浪,惠我新诗不金玉。
细将学问说根源,异同更与明朱陆。
吾道工夫有端绪,要是义精仁乃熟。
博文约礼是真传,收拾奇功归谨独。
参前倚衡勿间断,千载断弦端可续。
手披诗卷荷情真,聊以斯言报谆复。
注释:
- 知君家住象山麓:知道您的家在象山的山脚下。
- 日有见闻新耳目:每天都能听到新奇的听闻。
- 各在天一涯:各自生活在天一涯,指各自的生活领域或环境不同。
- 休誉惟能采乡曲:只有名声才能得到采邑,表示谦虚。
- 玉溪头:玉溪河畔,这里代指薛玠的住所。
- 标致非凡俗:容貌美丽出众,与众不同。
- 等闲挥翰墨淋浪:随手挥笔,墨迹淋漓,形容文思敏捷。
- 惠我新诗不金玉:惠赐给我新作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
- 细将学问说根源:仔细地阐述学问的本源。
- 异同更与明朱陆:对不同的学说和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进行比较。
- 吾道工夫有端绪:我的学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 是义精仁乃熟:这是义理精通和仁德成熟的体现。
- 博文约礼是真传:广泛地学习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是真正的传承。
- 收拾奇功归谨独:整理出独特的功绩归于谨慎独处。
- 参前倚衡勿间断:参考前人的学问,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努力。
- 千载断弦端可续:千年后断弦的琴可以重新连接。
- 手披诗卷荷情真:手捧诗卷如同捧着荷花一样,情感真挚。
- 聊以斯言报谆复:用这些话回报您的教诲。
赏析:
这首诗是薛瑄(字君用,号敬轩)写给朋友的一首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薛玠的友情和相互理解,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性格和思想。
首联“知君家住象山麓,日有见闻新耳目。”诗人通过询问对方家的地理位置,表达出对好友生活的了解和关心。同时,“日有见闻新耳目”也暗示了作者每日都能接触到新鲜的事物,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接下来的两句“自怜各在天一涯,休誉惟能采乡曲。”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理解,他认为虽然彼此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但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这里的“休誉惟能采乡曲”表达了诗人谦虚的品质,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得到别人的赞扬。
中间部分的“却来一见玉溪头,已知标致非凡俗。”则是描述诗人见到薛玠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薛玠的赞美之情。“却来一见”表明诗人对薛玠的期待和重视,而“玉溪头”则暗示了薛玠的居所,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已知标致非凡俗”则直接赞美了薛玠的美质,表达了对他的欣赏之情。
接下来的“等闲挥翰墨淋浪,惠我新诗不金玉。”则是对薛玠赠诗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薛玠诗歌的高度赞赏。这里的“等闲挥翰墨淋浪”形容薛玠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而“惠我新诗不金玉”则表明薛玠的诗作虽然不华丽,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结尾的“细将学问说根源,异同更与明朱陆。”则是对两位学者观点的比较和讨论。这里的“说根源”意味着深入探讨学问的本质,而“明朱陆”则可能指的是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比较和思考。这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学识。
最后四句“吾道工夫有端绪,要是义精仁乃熟。”则是对诗人自身学术成就的评价和展望。这里的“吾道工夫有端绪”意味着诗人的学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而“要是义精仁乃熟”则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义理精通和仁德成熟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薛玠的友情和相互理解,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品质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