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仿佛前规模。
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
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
纷纭少定泪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玙。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21行,每行五个字。
诗句翻译:
- 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仿佛前规模。
- “阿衡”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这里指诸葛亮(孔明)。“专美”意为独一无二。“有商初”指的是商朝初期,也就是殷商时期。“前规模”是指以前的典范和规模。
- 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
- “汉末”指的是东汉末年。“诸君”指的是当时的一些人物。“愤城狐”是指对城市中的狐狸感到愤怒。“外召绍卓为韩卢”是指袁绍被召为汉朝的将领,后来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军阀。
- 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
- “三辅”指的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都是汉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毒流”指的是祸害蔓延。“京都”指的是京城长安。“鈇锧”是指铁锤一类的工具。“诛无须”是指不需要用武力就解决了问题。
- 纷纭少定泪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 “纷纭”指的是复杂混乱。“泪坞”可能是指地名或者山名。“诸君自名谷与孤”是指他们自己给自己起名为“谷”,表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 “海内外”指的是国内外。“援鼓桴”是指拿起鼓槌。“粟毛”可能是形容人的头发或胡须。“才如粟毛争驰驱”是指人才辈出,像小虫一样争夺机会。
-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 “孔明”指的是诸葛亮。“高卧”是指隐居。“南阳庐”是指他在南阳的住所。“视之过前初若无”是指他看过去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好像什么都没看到。
-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 “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亲自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幡然”可能是形容态度突然改变。“去枌榆”是指离开故乡。“实类有莘彼丈夫”是指他的品格和行为像有莘先生那样的男子。
-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 “玄德”指的是刘备。“没地”可能是指去世。“孤雏”是指刘备的儿子刘禅。“昏暗”是指黑暗。“仅比曹丕奴”是指他的境遇和曹操相比相差不大。
-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 “扶之”可能是形容扶持。“立国西南区”是指建立国家在西南地区。“君臣内外靡咨吁”是指君臣和睦,没有争议。
-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 “兹事”指的是这件事情。“可直”可能是形容可以直言不讳。“桐宫居”是指住在桐宫。“阿衡”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类似于丞相。“古阿衡徒”是指古代的丞相。
-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玙。
- “并齐夷吾”是指想要兼并齐国的君主。“将鱼目方璠玙”是指拿假的东西来冒充真的东西。
-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 “九原”指的是墓地。“可作”可能是形容可以做。“谁归与”是指谁能归去。“呜呼斯人真起予”是指感叹这个人真是唤醒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