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垂霜鬓,江村乱水中。
偷生长避地,愁坐正书空。
乞米烦佳客,应门试小童。
布衾冷如铁,长夜岂堪终。
立春日集杜句
春天垂着霜鬓,江村在乱水中。偷生躲避到异地,愁坐正书空。
乞米烦佳客,应门试小童。布衾冷如铁,长夜岂堪终。
注释:
- 春天垂着霜鬓:春意已深,而诗人却因年老体衰,鬓角生霜。
- 江村在乱水中:形容诗人身处的江南水乡,环境清幽却充满了战争的威胁和不安。
- 偷生长避地:诗人为了逃避战争和政治上的迫害(”避地”),不得不在家乡之外的地方寻找庇护。
- 愁坐正书空:形容诗人内心极度忧虑,无法专心致志于任何事物,只能通过看书来打发时间。
- 乞米烦佳客:向亲友求助粮食,以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活条件。
- 应门试小童:指代自己被征召去参军,需要准备迎接战事。
- 布衾冷如铁:形容家中寒冷,连被子也感觉像铁一样冰冷。
- 长夜岂堪终:表达了诗人对长夜无尽的担忧和恐惧,担心这种生活状态难以持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立春之日所作,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忧虑。首联“春日垂霜鬓,江村乱水中。”写诗人年事已高,身处乱世之中,岁月的痕迹在其白发上显露无疑。颔联“偷生长避地,愁坐正书空。”揭示了诗人无奈之举,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在异地中度过每一天,而心中的忧虑如同无底洞般深不见底。颈联“乞米烦佳客,应门试小童。”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同时也暗示了其身份的转变,即从朝廷官员变为普通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尾联“布衾冷如铁,长夜岂堪终。”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长夜无眠的恐惧和生活的不易,体现了其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切,充分展现了杜甫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