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归蜀道难,故来溪上税浮骖。
新诗功次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
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
要将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
【注释】
溪亭春日二首:诗人于元丰三年(1082)三月自黄州移守汝州时,作此诗。
潜圣仪刑昼接三:潜德先生(程颐)在昼间接引三弟子(张载、游酢、杨时),故以之比自己。
将:请。云淡风轻句:王维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老晦庵: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赏析】
这两首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一组写景抒情诗。前一首写春天的景色,后一首抒发自己的感慨。第一首写春天的景色。第二首则通过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慨。
前一首首联:“岂无归兴叹艰虞,因来溪上税浮骖。”意思是说:难道没有归乡的情怀吗?为什么来到溪边却要停车休息呢?颔联:“新诗功毕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意思是说:因为新写的诗歌已经写好了(即功毕了),所以到了早晨就升官至九级;因为我有潜德先生的榜样,所以白天也受到他的指导和影响。颈联:“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意思是说:窗外的竹子是有感情的,陪伴着我过着清静的生活;园中的鲜花是不讲道理的,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阳光。尾联:“将欲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意思是说:将要吟诵出王维那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去请教宗门的老晦庵先生。
这组诗是王安石在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自黄州移知汝州时所作。他这时已由朝中大臣而退居山林,过上了隐居生活,但政治上的斗争并未结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写成的。
从全诗的内容来看,前一首写春天的景色,后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慨。前一首写春天的景色,后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慨。前一首首联:“岂无归兴叹艰虞,因来溪上税浮骖。”“岂无归兴叹艰虞”,是说自己没有回家的念头,是因为路途艰难。“因来溪上税浮骖”,“税”通“涉”。这里的意思是说,因为来到了溪边,所以才在这里停车歇息。颔联:“新诗功毕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新诗功毕日迁九”,是指自己所写的新诗已经完成了(即功毕了),所以到了上午的时候,就晋升为九品的官职。“潜圣仪刑昼接三”,是指自己有潜德先生的榜样,所以白天也受到他的指导和影响。这是说自己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仍受到朝廷的重用。颈联:“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窗竹有情陪素隐”是说自己在山野中有窗户可以观赏风景,而竹也有感情,可以陪伴我过着清静的生活。“园花无赖恣红酣”,是说自己在山野中有花园可以欣赏美景,而花儿却任性地开放,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是说自己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仍受到朝廷的重用。尾联:“将欲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是说自己正要吟诵出王维那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篇《鹿柴》中的名句),去请教宗门的老晦庵先生。
这组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一组写景抒情诗。这组诗是他退居山林后的代表作。前一首写春天的景色,后一首抒发自己的感慨。前一首首联:“岂无归兴叹艰虞,因来溪上税浮骖。”“岂无归兴叹艰虞”,是说自己没有回家的念头,是因为路途艰难。“因来溪上税浮骖”,意思是说,因为来到了溪边,所以才在这里停车歇息。颔联:“新诗功毕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意思是说:因为新写的诗歌已经写好了(即功毕了),所以到了早晨就晋升为九级官职;因为我有潜德先生的榜样,所以白天也受到他的指导和影响。颈联:“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意思是说:窗外的竹子是有感情的,陪伴着我过着清静的生活;园中的鲜花是不讲道理的,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阳光。尾联:“将欲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意思是说:将要吟诵出王维那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去请教宗门的老晦庵先生。
这组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一组写意山水诗。前一首写春天的景色,后一首抒发自己的感慨。前一首首联:“岂无归兴叹艰虞,因来溪上税浮骖。”“岂无归兴叹艰虞”,是说自己没有回家的念头,是因为路途艰难。“因来溪上税浮骖”,意思是说,因为来到了溪边,所以才在这里停车歇息。颔联:“新诗功毕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意思是说:因为新写的诗歌已经写好了(即功毕了),所以到了上午的时候,就晋升为九品的官职;因为我有潜德先生的榜样,所以白天也受到他的指导和影响。颈联:“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意思是说:窗外的竹子是有感情的,陪伴着我过着清静的生活;园中的鲜花是不讲道理的,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阳光。尾联:“将欲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意思是说:将要吟诵出王维那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去请教宗门的老晦庵先生。这首诗是王安石退居山林后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退居山林后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回归自然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首联以“岂无归兴叹艰虞”开篇,表达了自己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颔联“新诗功毕日迁九,潜圣仪刑昼接三”,则是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认可与自豪。其中“新诗功毕日迁九”意味着自己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赞赏。而“潜圣仪刑昼接三”则表明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颈联“窗竹有情陪素隐,园花无赖恣红酣”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心境。这里的“有情”与“无赖”、“素隐”与“红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与超脱。尾联“将欲云淡风轻句,参请宗门老晦庵”则再次回归主题。这里的“云淡风轻句”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而“参请宗门老晦庵”则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高远,堪称王安石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