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出师时,老臣抱忧惧。
端策问詹尹,愿告吉凶故。
卦得明夷终,惊愕不敢露。
庸知三日后,日眚大可怖。
天象与人占,真如相对语。
师出无寸功,败书常踵路。
世道复谁论,当局委而去。
更令水中榆,袅袅擎盘露。
秋风日以高,吾未得死所。
援笔识蓍辞,泪血满襟素。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创作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依然激烈。这首诗就是杜甫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描述和感慨。

五月

五月:指的是农历五月初,这个时候正是春天结束、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出师时:指的是出兵征战的时候。出师,是指出征。

老臣抱忧惧:杜甫自称“老臣”,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担忧。

端策问詹尹:端着策书去询问詹尹,意思是向詹尹请教战争的吉凶祸福。端策,指拿着兵书;策,即兵书。詹尹,古代的星官名,这里代指星象家。

卦得明夷终:占卜的结果为《周易》中的《明夷卦》,象征着战争的终结。

惊愕不敢露:因为占卜结果不吉利,所以感到震惊,不敢表现出来。

庸知三日后:怎么知道三日后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呢?庸知,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推测或判断。

日眚大可怖:预言中说三日之内会发生灾祸,让人感到非常可怕。

天象与人占:天象和人的行动有关。

真如相对语:真的好像面对面交谈一样。

师出无寸功:出征但没有取得任何功绩。

败书常踵路:战败的消息不断地传遍各地。败书,战败的消息;踵路,传播到道路上。

世道复谁论:《易经》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意味着世间的事情总是在变化之中。杜甫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局变幻的无奈和感慨。

当局委而去:指自己身处朝廷之中却无法施展才华,最终离开朝廷。

更令水中榆:更令,使……更加……;水中榆,指被水淹没的榆树。

袅袅擎盘露:形容水势浩渺,连水汽也托着盘子上的露水。

秋风日以高:秋风一天比一天凉爽。

吾未得死所:我没有找到死的地方。死所,指死亡的地方。

援笔识蓍辞:拿起笔来记录占卜的结果。蓍辞,指占卜时所使用的蓍草和筮竹。

泪血满襟素:泪水和血液洒满了衣襟。襟素,指衣服的布帛;泪水和血液,指悲伤和愤怒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唐朝中期的政治斗争中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描述和感慨,展现了他对时局变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