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幽帘虽粗适,犹嫌尘务妨闲逸。
读书老圃四无人,啼鸟落花春寂寂。
试垂修绠汲义泉,更把长才斸玄窟。
已无俗物败人意,犹有睡魔入吾室。
且须时擎看山脰,不妨暂著穿花屐。
君平身世两相弃,韩子老大百无益。
但愿残生更几年,了我床头二三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通过对园中读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下面是逐句释义:
南楼幽帘虽粗适,犹嫌尘务妨闲逸。
注释:这两句诗描述了居住在南楼的住所中的舒适与便利。虽然环境简陋(粗适),但仍然觉得(犹嫌)被尘世的事务所妨碍,无法真正放松心情(妨闲逸)。读书老圃四无人,啼鸟落花春寂寂。
注释: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四无人)在读书。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有鸟儿的鸣叫和落花的声音(啼鸟落花春寂寂)。这里的“读书”可以理解为阅读书籍,而“老圃”则指代了一位年老的农夫。试垂修绠汲义泉,更把长才斸玄窟。
注释:这里提到了尝试着用一根绳子(修绠)来汲取知识(义泉)。同时,也用智慧(长才)来挖掘知识的深度(玄窟)。这里的“汲义泉”和“斸玄窟”都是比喻性的说法,意指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智慧。已无俗物败人意,犹有睡魔入吾室。
注释:现在(已)已经没有世俗的事物(俗物)干扰我的心情(败人意),但仍然有一些睡眠的影响(睡魔)进入我的居室(吾室)。这里的“败人意”可以理解为干扰心情或破坏心境的意思,而“入吾室”则是指睡眠的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且须时擎看山脰,不妨暂著穿花屐。
注释:我需要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山(看山脰),也可以暂时穿上花鞋(穿花屐)去散步。这里的“擎”可以理解为仰望,而“看”则是观察、观赏的意思。君平身世两相弃,韩子老大百无益。
注释:孔子的弟子曾参(曾子)和庄子的弟子惠施(庄子)都因为各自的人生境遇而感到遗憾(身世两相弃)。尽管孔子(孔夫子)和庄子(庄周)年纪都大了,但他们一生的成就并不显著,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百无益)。这里的“君平”和“韩子”分别指的是曾参和庄子的名字。但愿残生更几年,了我床头二三策。
注释:我只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残生)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床头二三策),而不是被世俗的生活所束缚。这里的“残生”可以理解为珍惜生命,而“床头二三策”则是指床头上摆放的书籍和计划,暗示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事业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园中读书的场景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找到的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宁静。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南楼幽帘”、“老圃”、“啼鸟落花”、“汲义泉”、“玄窟”等,这些都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此外,诗中的“君平”“韩子”等人物形象,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又展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