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岁秋杪,负罪西南驰。
脚历山万重,身坠天一涯。
茅茨蔽聚落,培塿围孤埤。
何处有洞天,玄真之所栖。
维南颇挺拔,隐隐浮修眉。
采菊东篱下,悠然一见之。
欲往觉旌摇,兀坐嗟黏黐。
彼美二三子,知我多爱奇。
□□□□□,□□登翠微。
天公喜我来,阁雨云垂垂。
坤灵喜我来,林壑回春姿。
山禽喜我来,上下鸣嘤咿。
江梅喜我来,蓓蕾敷南枝。
高兴□幽寻,绝□□□□。
□□□如许,郁葱琐烟□。
谁遣衢聃徒,列此怪状为。
□冯贤主人,痛□弥年非。
我生逢百罹,不慕太庙犠。
况从夺袍简,欣若脱马羁。
投荒得胜践,□与□分宜。
清芬追六逸,馀龄寄三危。
明时甘自誓,敢□□□词。
暂游已难得,短略仍易移。
山脚趣回驭,□□□□□。
□□意默契,欲下思惧迟。
准拟供冥搜,草木□□□。
【注释】
①偕学子游都峤:和学生们一起游览都峤山。
②甲子岁秋杪:农历甲子年的秋季末尾。
③负罪西南驰:带着罪过,从西南方向奔驰。
④脚历山万重:踏遍了千山万壑(历,经历;万重,指重重山岭)。
⑤身坠天一涯:身陷到天边。
⑥茅茨蔽聚落:茅草的房檐遮蔽着村落。
⑦培塿围孤埤:用土堆砌成的土堤环绕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冈。
⑧玄真之所栖:传说仙人玄真隐居的地方。
⑨维南颇挺拔:只有南方的山峰挺拔高耸。
⑩隐浮修眉:隐在修长的眉毛下。
⑪采菊东篱下:摘菊花于东边的篱笆旁。
⑫欲往觉旌摇:想要离开时发觉旗帜在风中摇曳。
⑬兀坐嗟黏黐:独自坐着感叹身体被粘住了。
⑭彼美二三子:那三四个好友。
⑮□□□□,□□登翠微:意思是“□”字是“翠微”,登上青翠的山峰。
⑯天公喜我来:老天爷喜欢我们的到来。
⑰阁雨云垂垂:云层低垂,好像在下雨。
⑱坤灵喜我来:大地的灵魂喜爱我们的到来。
⑲林壑回春姿:山林中的景色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
⑳山禽喜我来:山间的鸟儿也来欢迎我们的到来。
㉑江梅喜我来:江边的梅花也向我们开放。
㉒高兴□幽寻,绝□□□□:非常高兴地寻找一个僻静之处。
㉓绝□□□□:非常偏僻的地方。
㉔□□如许,郁葱琐烟□:如此这般,茂盛如烟雾般的竹林。
㉕谁遣衢聃徒,列此怪状为:是谁派遣了那些奇异之士,安排这样奇特的景观呢?
㉖□冯贤主人,痛□弥年非:有位贤明的长官,悲痛地过了一整年。
㉗我生逢百罹,不慕太庙犠:我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我不羡慕祭祀用的牲畜。
㉘况从夺袍简,欣若脱马羁:何况我从战乱中夺得了一件官袍,感到就像摆脱了缰绳的马一样轻松。
㉙投荒得胜践,□与□分宜:在荒乱之地找到了胜利的机会,得以安居。
㉚清芬追六逸,馀龄寄三危:清新的芳香可以追随着古代六逸人的足迹,余下的岁月寄托在三危山上(三危山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㉛明时甘自誓,敢□□□词:在光明的时代里,我愿意发誓,敢于直言进谏(甘,愿意;□□□词,进言)。
㉜暂游已难得,短略仍易移:短暂的游玩已经难得,简略的言辞仍然容易改变(短略,简略的言辞)。
㉝山脚趣回驭,□□□□□:在山脚下驱车回返。
㉞准拟供冥搜,草木□□□:准备搜寻那些隐藏在山野中的草木。
【赏析】
《偕学子游都峤》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此诗写诗人与学子同游名胜的愉快心情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全诗以记叙为主,通过描绘游赏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甲子岁秋杪”,即这一年秋天的末梢。“负罪西南驰”,是说怀着内疚的心情从西南方向奔驰而归。这两句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心情,为后文的游赏作了铺垫。次句写游赏过程。“脚历山万重”,是登山涉水,饱览山间风光。“身坠天一涯”,“身”指诗人本人,“坠”形容跌宕起伏。“身坠天一涯”,是说山势险峻,诗人一路攀援而上,直到天边。第三句承上启下,由登山而入村舍。“茅茨蔽聚落”,是说茅屋遮盖着村落。“培塿围孤埤”,是用土堆砌成的土堤围绕着孤零零的山冈。“何处有洞天”,是说这里还有神仙居住的地方。这几句描写了一个山村的景色。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想。“欲往觉旌摇”,是说要离开时发觉旗帜在风中摇曳。“兀坐嗟黏黐”,是独自坐着感叹身体被粘住了。“彼美二三子”三句是说那三个好友,知道我爱奇石怪树,他们也很爱欣赏这些美景。这几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同赏美景的喜悦心情。
中间四句主要写诗人与学子同游名胜时的联想。“维南颇挺拔,隐隐浮修眉”,“维”,指山峰;“颇挺拔”是说山峰高耸;“隐隐浮修眉”,是说山峰在云雾缭绕之中,像美人的蛾眉一样秀丽。诗人抓住山峰秀丽的特点加以描绘,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又烘托了游人的喜悦心情。“采菊东篱下,悠然一见之”,“采菊东篱下”是说采摘菊花于东边的篱笆旁;“悠然一见之”是说悠闲自在地看着它。这两句描写诗人在篱笆旁边采菊的情景。采菊是闲情逸致的表现,也是陶渊明诗中常见的题材。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欲往觉旌摇”,是说想要离去时发觉旗帜在风中摇曳,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兀坐嗟黏𩙪”,“兀坐”是说独自坐着;“嗟黏𩙪”是说感到身体被粘住了。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因思恋美景而久久不能离去的情态。“彼美二三子”三句是说那三个好友,知道我爱奇石怪树,他们也很爱欣赏这些美景。这几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同赏美景的喜悦心情。
最后四句主要写诗人与友人同游名胜后的遐想。“□□□□,□□登翠微”,“□”字是“翠微”,登上青翠的山峰。“天公喜我来”,是说老天爷喜欢我们的到来,所以送来了好天气。这是说天气很好,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上青翠的山峰。“坤灵喜我来”,“坤”,指大地;“坤灵”,指大地的灵魂或神祇。这是说大地的灵魂也喜欢我们的到来,所以在大自然里显得格外美好。“林壑回春姿”,“林壑”,指山林里的景色;“回春姿”,是指春天来临的景象。这两句描写了山林景色的美丽动人。“山禽喜我来”,“山禽”,指山里的鸟类;“喜我来”,是说山里的禽鸟也来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两句描写了山间禽鸟的喜悦之情。“江梅喜我来”,是说江边的梅花也向我们开放。“蓓蕾敷南枝”,“蓓蕾”,指花苞;“敷南枝”,是指生长在南方的枝条上,比喻新近开放的梅花树枝繁叶茂。这两句描写了梅花新枝繁茂的景象。“高兴□幽寻,绝□□□□。”“□”字是“翠微”,登上青翠的山峰。“高兴□幽寻”,是说高兴地寻找一个僻静之处;这里的“□”字是“翠微”。这是说诗人兴致勃勃地去寻求一处幽静的胜地,但未能找到,只好作罢。“绝□□□□”,是说非常偏僻的地方。诗人在这里遇到了一位贤明的长官,这位贤明的长官为了安慰诗人,特地为他安排了这样奇特的景观,并让他在那里安顿下来(□,指贤明的长官)。“我生逢百罹”,“逢”,遭遇、碰上;“百罹”,指多次遭受苦难。这两句说诗人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从不羡慕祭祀用的牛羊之类的祭品。“况从夺袍简,欣若脱马羁”,是说何况我从战乱中夺得了一件官袍,感到就像摆脱了缰绳的马一样轻松。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投荒得胜践,□与□分宜”,“投荒”,指流离失所;“得胜践”,是说获得了胜利;“□与□分宜”,是说有了安身之地。这两句写诗人流离失所后终于获得胜利和安定的生活。“清芬追六逸,馀龄寄三危”,“清芬”指清香的花木;“六逸”指古代的六逸人;“馀龄”指晚年;“三危”,指三危山(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相传为黄帝所登临的仙山之一。这两句写诗人希望追随古人遗踪,借以寄托自己的抱负和情怀。“明时甘自誓,敢□□□词”,是说在光明的时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