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羞缩敢争先,雨露仍随爱惜偏。
青帝拟教春一见,素娥留待月重圆。
相逢可惜非三月,自叹无因更少年。
终日倚阑看不足,直须风雨送归天。

【注释】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即依韵写芍药的诗。芍药又名牡丹,在唐代被诗人视为花中之王。芍药在春末夏初盛开,所以诗人把芍药比作春天、夏日。这首诗是诗人为芍药而写的咏叹之歌。

百花羞缩敢争先:百花园里各种鲜花都争着开放,独有芍药含羞缩回花瓣,不敢与别的花朵争先。

雨露仍随爱惜偏:雨露滋润着它,它仍然爱惜这娇嫩的身体,不敢随便地开放。

青帝拟教春一见:青天之下,苍天之神(青帝)打算让春光来看一看这娇嫩的花。

素娥留待月重圆:月宫中的嫦娥姑娘也打算让月亮再来一次团圆。

相逢可惜非三月:可惜的是,我们相逢的时候并不是三月份。

自叹无因更少年:我不禁感叹,没有机会再回到年轻时候。

终日倚阑看不足:我整天倚靠着栏杆,看不够这美丽的景色。

直须风雨送归天:一定要等到风雨将花儿送回天上。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贞元七年(791年)春末至夏初时所作的咏物诗。全诗以芍药自喻,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和对青春流逝之无奈的惆怅心情。

首联以花喻人,写出了芍药含羞缩回花瓣,不肯与其它花卉争春的特点。颔联写诗人设想青天下的苍天之神要使春光来看望这娇嫩的花,月宫中的嫦娥姑娘也要让月亮来重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眷恋。颈联写芍药花开之时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但作者却无缘欣赏这美好的景致,只能惋惜地叹息。尾联写自己整日倚栏观赏,看不够眼前的美景,直到风雨将花儿送回天上去,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之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