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同归太史评,传芳消息在瑶琼。
凤衔诰诏从夫贵,龙负图书识父清。
金鸭火销香自远,玉奁珠在月空明。
也知欲向华胥问,炊尽黄粱梦不成。

【注释】

门户同归:家门和亲戚的门户,都是指朝廷。

传芳消息:传递着芬芳的消息。瑶琼:美玉。

凤衔诰诏:凤凰衔着皇帝颁发的诏书。从夫贵:跟着丈夫显贵。龙负图书:龙背负着书籍。识父清:了解父亲的清白。

金鸭火销:金鸭炉中的香已燃尽了。珠在月空明:月亮下的珍珠在月光照耀下晶莹明亮。

华胥问:向华胥国(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询问。炊尽黄粱梦不成:把未熟的黄粱米煮烂了,想成仙的美梦也就无法实现了。

【赏析】

《魏公太夫人挽词》共六首,这是第一首。全诗用典,语意深婉,风格典雅而含蓄。陈氏挽歌,其内容与形式都十分特别。其内容,不写哀伤,也不写悼念,而是写对死者的颂扬和祝福;其形式,也与通常挽歌不同,不直说死者,而是通过赞颂死者生前的行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这六首挽歌,可以说是挽歌中的“绝唱”,是挽歌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魏国太夫人陈氏去世,她与门第、亲族一样,都是朝廷所重视的贤人,她一生行为光明磊落,没有做过亏心事。她去世后,人们怀念她的德行,就像凤凰衔着皇帝的诏书一样,跟随她的人都会显贵起来。她生前有德于人,死后人们还知道她,就像月亮下明亮的珍珠一样,在月光照耀下晶莹发亮。人们怀念着她的德行,就像向华胥国(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询问,想向她求教,可是她已经去世很久了,连煮熟的黄粱饭还没有吃,想要成仙的美梦就没有办法实现了。

此诗以赞颂为主,但并不流于浮泛的溢美之辞。它巧妙地运用典故,使赞颂显得自然贴切。如“鸾鸣凤舞”,本是祥瑞之兆,这里却用来比喻陈氏生前的美德,使人感到既亲切又自然。“鸾”谐“鸾台”,“凤”谐“凤阁”,都是指朝廷。陈氏生前与门第、亲族一样,都是朝廷所重视的贤人,所以称“门户同归”。她一生行为光明磊落,没有做过亏心事,所以称“传芳消息在瑶琼”,意思是说她生前留下的美名像宝玉一样珍贵。“龙负图书”,也是用典,指陈氏生前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玉奁珠在”,更是用典,指陈氏生前品德高洁,死后仍然受人景仰。最后两句是说:“也知欲向华胥问”,意思是说,人们虽然知道陈氏生前的美好品德,但是要真正理解这些品质,还需要到华胥国去请教她。“炊尽黄粱梦不成”,用晋人卢盛的故事来表明自己对于人生虚幻的认识。卢盛年轻时梦见自己到了华屋美食之地,醒来时才知道是南柯一梦。他对此很感慨,于是将这个梦境告诉友人王安期,王安期笑着回答说:“人生如梦,百年之后,谁能分辨哪是真哪是假呢?”

陈氏挽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诗人通过对陈氏一生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的见解和追求。这种见解和追求正是陈氏一生行为的概括,也是诗人自己的真实感情的反映。因此,陈氏挽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是统一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