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绉一池秋,故殿疏帘半上钩。
满眼夕阳归未得,菊花桐叶伴人愁。
【注释】
景德寺:在今陕西西安西。唐玄宗时,曾在此建“集贤殿书院”,后改为集贤院,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秋日即事:指在秋天里所见到的景物。西风吹绉一池秋,故殿疏帘半上钩:秋风把水面吹得皱起,故殿上的窗帘也随风飘动,好像一个弯钩。满眼夕阳归未得,菊花桐叶伴人愁:眼前看到的都是落日的余晖,没有一个人能回家。诗人看到满眼的落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感到十分忧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秋末,作者任西京留守判官时,在景德寺中作此诗。
首句“西风吹绉一池秋”,是写景。秋风萧瑟,吹得水面波纹荡漾,这是很动人的。但诗人不从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西风吹绉”这个动作,暗示出秋风劲厉的特点,为下面写景作铺垫,这就使景色具有了动态美。次句是写景中的所见。“故殿疏帘半上钩”,是说风势太猛,把殿上的帘儿刮了起来,挂在半空中。这两句诗虽只写了一个“吹”字和两个“上钩”字,但却使人感到一股强劲的秋风。
第三句“满眼夕阳归未得”,是写眼前所见。这句诗与第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也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秋风之劲。但这里却不是写风吹帘子,而是写夕阳归山,落日归林,诗人站在高处,目送夕阳渐渐隐没在远山之中,自己却还依依不舍地凝望着,直到看不见了才肯回去。这样写,就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他留恋官场的情怀。
末句“菊花桐叶伴人愁”,是写诗人的感慨。这里用“菊”、“桐”两种常绿植物象征秋天,同时点明季节。菊花耐寒,梧桐可作砧板,它们都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质。而诗人自己则不然,他因怀念朝廷而忧心忡忡,不能像这两种植物一样保持节操,只能以“菊”陪“桐”为伴,自叹身世。
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中所描写的景,虽然只是“秋风”、“落日”、“夕阳归未得”和“菊花桐叶”,但是这些景物一经诗人的艺术处理,便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特别是那“一池秋水”,“半卷轻帘”的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形象;那“夕阳归未得”的神态,又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