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紫微省,莺花绕直庐。
逢时身鼎贵,忧国鬓先疏。
憔悴元当弃,牵联也得书。
犹能下榻否,拟卜瀼西居。
【注释】
紫微省:指中书省。张真父舍人:即唐代名相张说。
鼎贵:显赫的官位。
忧国:“忧”是忧虑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为国担忧、忧虑。 鬓先疏:指两鬓的头发已稀疏。
牵联:牵连,连累。得书:得到书信,此处借指得到官职。
下榻:在别人家过夜。
【赏析】
《寄张真父舍人二首》,是一首赠给友人并自抒胸臆的七言绝句组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应试,而张说正任中书令。作者以“天上紫微省”起兴,写诗人对仕途的向往;“莺花绕直庐”,写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逢时身鼎贵,忧国鬓先疏”,写诗人身处高位、心忧天下,表达出一种矛盾的心态;“憔悴元当弃,牵联也得书”,表达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仍不忘朝廷的一片忠心;“犹能下榻否,拟卜瀼西居”,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全诗情真意切,意境高远。
第一首,开篇点明自己所处的环境——天上紫微省,这既是对自己仕途的一个暗示,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的自信与自负。接着写自己身处的环境——莺花绕直庐。莺花,代指繁华的世界;直庐,是直庐殿,位于紫微省内,是天子处理政务的殿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处一个既繁华又尊贵的地方。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转折到了自己的境遇——逢时身鼎贵,忧国鬓先疏。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一个反思,也是对国家的一种忧虑。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内心的忧虑却如秋叶般逐渐变薄。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诗人复杂心态的真实写照。
第二首,开头继续描写诗人所处的环境——紫薇省。紫薇,是一种植物,象征着高贵;省,是官府的名称,这里指代朝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权谋和算计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然而,接下来的一句却突然转变了话题——憔悴元当弃,牵联也得书。这是对诗人自身状态的一个描述。诗人虽然憔悴不堪,甚至已经做好了放弃一切的准备,但仍被牵连其中,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这种无奈和挣扎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情感。
第三首,结尾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自己的疑惑——犹能下榻否?然后通过想象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拟卜瀼西居。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憧憬和期待。诗人希望能够远离尘嚣,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过上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因此诗人在这里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环境和个人境遇的描述,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纠结。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