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夜初传漏,空斋半掩扉。
候虫灯下语,水鸟雨中归。
客舍愁弹剑,京尘怯化衣。
故人招隐意,字字莫相违。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夜中独坐,听到雨声、听到虫鸣、看到水鸟和看到雨景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邀请自己隐居山林的渴望。
夕雨(译文)
独自在夜晚初传更漏声,空荡的书房半掩着门户。
等待蟋蟀在油灯下诉说往事,水鸟在雨中归林。
客舍内因思乡而愁绪难解,京城里为躲避尘世而怯于换衣。
老朋友有请隐退山林的雅意,我应字字不违其旨。
赏析:
首联“独夜初传漏”点出夜已深,诗人独坐一室,听着深夜的时钟声,不禁想起故乡来:“空斋半掩扉”。诗人此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这深夜的呢?他想到的是家乡,想到的是故乡的人。这种思念之情,从诗题《夕雨》二字可见一斑,因为“夕”即指傍晚。“独夜”、“空斋”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初传漏”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颔联“候虫灯下语”一句,是写诗人听到虫鸣,联想到故人邀请自己隐居山林的雅意。“候”“语”两字,将诗人想象中的故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诗人通过描写候虫在灯下低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听到故人邀请隐居山林的雅意,从而更加怀念故人。
颈联“水鸟雨中归”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水鸟归林,诗人想象到故人也在归心似箭地盼望着自己,所以诗人说“客舍愁弹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不安;“京尘”两句则写出了诗人为躲避尘世而怯于换衣,表现出诗人想远离尘世的心境。
尾联“故人招隐意”,是写诗人接到故人的邀请,想要隐居山林的愿望。最后两句,诗人以“字字莫相违”收束全篇,表明诗人决心听从故人的话,隐居山林。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的心境。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身处逆境时总是忧国忧民,壮志未酬。当他得到友人的邀请想要隐退山林时,心情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他向往隐居生活,追求精神解脱,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因而内心非常痛苦。因此,这首诗虽然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能让人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