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忽云过,徂年行且休。
川原方渴雨,草木已惊秋。
露蔓晨犹泫,风蝉莫更遒。
明窗对清镜,世事判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解释:

长夏忽云过,徂年行且休。

“长夏”指的是夏天,“云过”是指天空中乌云飘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短暂和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感受。

川原方渴雨,草木已惊秋。

“川原方渴雨”指的是田野中的庄稼需要雨水来滋润,而“草木已惊秋”则是指树木和花草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作物丰收的期待和对大自然变化的关注。

露蔓晨犹泫,风蝉莫更遒。

“露蔓晨犹泫”指的是早晨的露水在藤上还挂着,“风蝉莫更遒”则是说秋风中的蝉鸣不再那么响亮。这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和秋天的微风。

明窗对清镜,世事判悠悠。

“明窗对清镜”指的是明亮的窗户和清澈的镜子,“世事判悠悠”则是形容世界的变化和人事的纷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杂事务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注释:

  • 长夏:指夏季,即农历六月。
  • 徂年:逝去的岁月。
  • 川原:指田野。
  • 方渴雨:正在盼望雨水。
  • 草木:泛指植物,这里特指农作物。
  • 已惊秋:已经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泫(xuán):晶莹欲滴的样子。
  • 遒(qiú):强劲有力。
  • 明窗:明亮的窗户,常用以形容室内环境的明亮。
  • 世:指人世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杜甫特有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