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心常折,观书眼欲枯。
百年终坎壈,一饭且枝梧。
忽忽残春过,迢迢清夜徂。
壮心空万里,老病要人扶。
注释:
三月二十五日,夜不能寐,写了这两句诗。
忧国心常折(折,折断)。观书眼欲枯(枯,干涸)。
百年终坎壈(坎壈,困境),一饭且枝梧(一枝梧,指勉强支撑)。
忽忽残春过(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迢迢清夜徂(迢迢,形容时间漫长而遥远)。
壮心空万里,老病要人扶(壮心,壮志未酬的雄心壮志;要,需要;扶,支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首联“忧国心常折,观书眼欲枯”描述了诗人为国家的担忧与忧虑,以及长时间阅读导致视力疲劳的状况。颔联“百年终坎壈,一饭且枝梧”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与不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颈联“忽忽残春过,迢迢清夜徂”则描绘了诗人在春天即将过去、夜晚依然漫长的情况下,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尾联“壮心空万里,老病要人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同时暗示了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担忧、自己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