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舫藤为缆,幽居竹织门。
短篱围藕荡,细路入桑村。
鱼脍槎头美,醅倾粥面浑。
残年谢轩冕,犹足号黎元。

幽居

小舫藤为缆,幽居竹织门。

短篱围藕荡,细路入桑村。

鱼脍槎头美,醅倾粥面浑。

残年谢轩冕,犹足号黎元。

注释:

  1. 小舫藤为缆:小船上用藤蔓做缆索。
  2. 幽居竹织门:住在用竹子编制的门上,形容居住环境幽静。
  3. 短篱围藕荡,细路入桑村:篱笆矮小,围绕在藕塘边;小路细长,进入桑树环绕的村庄。
  4. 鱼脍槎头美:用槎头制成的鱼脍美味可口。槎头是古代的一种工具,形状像船桨,这里比喻用简陋的工具制作美味佳肴。
  5. 醅倾粥面浑:将酿酒后的酒曲倒进粥中,使粥变得浑厚。
  6. 残年谢轩冕:晚年辞去高官显位,回归平民生活。
  7. 犹足号黎元:仍觉得足以代表百姓的利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人通过描写小舟、渔夫、桑田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诗中的“短篱围藕荡,细路入桑村”,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乡村之中。诗人以“短篱围藕荡,细路入桑村”为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这里的“短篱”、“藕荡”和“桑村”都是田园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短篱代表着简朴的生活状态,而藕荡则象征着丰收的喜悦;桑村则是人们辛勤劳作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鱼脍槎头美,醅倾粥面浑”,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用“鱼脍槎头美”来形容自己制作的鱼脍美味可口;用“醅倾粥面浑”来描述酿酒后酒曲的味道。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食物的挑剔和讲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小舟、渔夫、桑田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他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